在这里 , 她没有朋友 , 没有亲人 , 每天收工回来 , 浑身的骨头像散了架 。 王安忆心情不好 , 含泪给妈妈写信 , 说想家想父母 。
茹志鹃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安慰女儿 , 她在信里给王安忆提了一个建议:你觉得孤独寂寞了 , 就将看到的事记下来 。 村子里有哪些社员 , 村外有何风景 , 身边的小姐妹有什么趣事 , 你就写信告诉我 。
很多人会说 , 茹志鹃这是在有意引导女儿搞创作 , 将来当作家 。
本文图片
茹志鹃
其实这是不对的 , 那个年代运动一来 , 作家首当其冲受冲击 , 茹志鹃和丈夫深受其害 。 再说王安忆仅初中毕业 , 且那三年基本没上过课 。 茹志鹃根本没想到女儿将来会成为名震文坛的女作家 。
王安忆记住了妈妈的话 , 每星期给妈妈写两封长信 , 妈妈也给她回两封 。
干完一天活 , 趴在煤油灯下给妈妈写信 , 是王安忆最享受的时光 。 那一刻王安忆忘了孤单 , 忘了疲劳 , 仿佛在昏黄的灯光下与妈妈促膝长谈 。
她在信里告诉妈妈:村里一对夫妻出工时不吵架 , 一回家就吵得不可开交 。 有的社员在井边提水 , 听到后赶快放下扁担去看热闹;有的在切菜 , 连忙丢下菜刀赶过去 。
一看有人来了 , 那对夫妻立马不吵了 。 看热闹的人失望了 , 叹口气 , 遗憾地各回各家 。 过不了一两天 , 这样的一幕再次上演 。
本文图片
王安忆与母亲茹志鹃
她还在信里告诉妈妈 , 村里来了一位男知青 , 村长安排他和自己往县城运粮 。
两人一个掌车辕 , 一个拉纤 。 上坡时 , 男知青跑到后面用力推 。 他很调皮 , 用吆喝小牛的号子给她加油 。
妈妈回信时夸王安忆写得很形象 , 仿佛自己就在女儿身边 , 看到了发生的一切 。
茹志鹃回信也很认真 , 斟词酌句与女儿交流 。 母亲是著名作家 , 读她的信也是一种学习 。 在频繁书信往来中 , 王安忆的写作水平快速提升 。
王安忆自幼喜爱舞蹈 , 在上海时练过几年芭蕾舞 。 农闲时 , 村里经常在场院上召开社员大会 。
会前会后 , 王安忆经常给大家表演一段芭蕾舞《白毛女》 , 乡亲们热情的笑脸 , 热烈的掌声让她非常感动 。
03
本文图片
青年王安忆
让王安忆没想到的是 , 舞蹈特长竟改写了她的人生走向 。 1972年 , 江苏徐州文工团过来招生 , 村长觉得王安忆是个人才 , 不忍心被埋没 , 将她推荐给了文工团 。
就这样 , 王安忆结束了两年插队生活 。 离开大刘村和乡亲们告别时 , 大家都依依不舍 。
在徐州文工团 , 王安忆学拉大提琴 , 一切从零开始 , 学得非常认真 。 在这里 , 她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 。
王安忆年轻时身材婀娜 , 眉如弯月 , 是个标准的美女 。 当时文工团有好几个单身小伙对她展开追求 , 最终一个叫李章的男孩走进她的内心 。
李章风趣幽默 , 与王安忆年龄相近 , 是乐团的指挥 。 无论演出还是彩排 , 李章衬衣的白领子永远一尘不染 , 裤线永远笔直挺括 。
最主要的是他心很细 , 王安忆晚上练琴累了 , 他经常用3颗大白兔奶糖给冲一杯牛奶 , 给王安忆提神 。 几经交往 , 两人相爱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又一年的毕业季 毕业时,分手的爱情有些爱已经结束了,但依恋仍存在
- 五月 毕业季,你该怎样面对?
-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非常幸运地一毕业就步入自己喜欢的公司 职场不是学校,你得主动去请教
- 青春充满了太多遗憾人生也是 青春终会结束,毕业也各奔东西
- |毕业季|于是涌入人海,各有风雨灿烂
- 我和静怡是初中的同班同学 姑子,你这样说话,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 青春|毕业惜别|明朝即长路 惜取此时心
- 毕业季|毕业季|那些年我在太湖遇见的宝藏舍友
- 毕业啦|感恩?铭记|毕业啦,还想在岭师和你一起……
- |女生穿婚纱拍毕业照被吐槽,男生:婚纱照和男同学在一起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