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成年人的“刚需”?

|儿童节,成年人的“刚需”?
本文图片

文|樊成
最近几年 , 几乎每逢儿童节 , 成年人都会蹭一蹭这个节日 。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 , #为啥成年人也爱过六一##儿童节是成年人的刚需##儿童节对成年人来说刚刚好# #成年人玩儿童玩具有多上头#等词条 , 被不少成年人刷上热搜 。
|儿童节,成年人的“刚需”?
本文图片

其实 , 不只是在儿童节 , 就是在平日里 , 我们也可以在短视频平台随处可见那些对童年的怀念 , 诸如跳皮筋、踢毽子、丢手绢、钓龙虾、弹珠球、火柴盒、纸面包等等 , 都能勾起很多70后80后 , 甚至90后的回味 。
|儿童节,成年人的“刚需”?
本文图片

童年 , 是梦中的真 , 也是真中的梦 。 美好的童年 , 可以给人一种现实和梦境傻傻分不清的感觉 。 那奇妙的记忆碎片 , 如今回忆起来 , 已经无法确认到底是小时候真真实实发生过的 , 还是当年做过的梦和现实交织到一起 。 这是一种美丽的错误 , 能够治愈我们疲惫的心灵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我们的经历在拉长 , 阅历在丰富 , 见识在深入 , 但是与此同时 , 麻烦、困难、难题也在不停地滋长 。 我们越来越害怕孤独 , 也越来越容易陷入无聊和不知所措的境地 。 小时候 , 那种一块泥巴就可以玩一下午的“定力” , 悄悄消失不见 。
|儿童节,成年人的“刚需”?
本文图片

资料图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张浪 摄
因此 , 越是俗事缠身 , 越是有众多的不得已 , 我们才越珍惜童年的那份无忧无虑;越是焦虑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 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 我们就越憧憬童年的那份天真无邪;越是被各种生活压力困扰 , 产生难以排解的负面情绪 , 我们就越需要那种简简单单的纯粹快乐 。
前不久 , 我在抖音上关注了一个旅游博主 , 他发的内容大都是慢节奏的乡镇生活 。 其中有一段是在“吐槽”某个地方的人们不爱打伞 , 在雨中闲庭信步 。 我立刻想起了东坡的“何妨吟啸且徐行” , 打开留言区 , 很多网友也表示羡慕这种淋雨的任性 , 好想来一回 。 但这 , 不是一件很容易实现的事情吗?
|儿童节,成年人的“刚需”?
本文图片

岁月的强大就在于那句 ,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 , 改变了一个人” 。 在生活的消磨中 , 我们开始变得“不敢” , 却并非“不愿” , 人为地给自己设置很多条条框框:这些才是大人应该做的 , 那些不该是大人做的 , 只有小孩子才会这么……我们不再去尝试那些内心的渴望 , 变得老成、稳重 , 而无趣 。
在今天这个节日里 , 我们可以借机“幼稚”一把 , 而不用担心周遭异样的目光;可以放肆地吃儿时酷爱的零食 , 还敢大胆晒一晒……这种“可以” , 这种“想就做”的行动力 , 正是儿童节之于成年人的魅力 。
|儿童节,成年人的“刚需”?
本文图片

所以 , 很乐意见到越来越多的成年人 , 没羞没臊、大大方方地过起了儿童节 。 我甚至还看到某搜索引擎给出了一个不成文的定义:成人的世界缺少了童真 , 没有了最后一个“避难场所” , 为了弥补这个心理缺陷 , 成人们特意将每年六月第一个星期六(也有一说是每年的六月二日)设定为“成人儿童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