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下来的老话儿 , 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 是老祖宗们的生活智慧 。 口口相传 , 只有精华才被流传下来 。
千百年来相传的智慧 , 都在劝人们越糊涂 , 越轻松 , 而不是越精明 , 越幸福 。
现代的人 , 很多不快乐都是因为活得太清楚了 , 友情里有多少摩擦 , 爱情里有几本旧账 , 都刻在心里 。 觉得老祖宗的那份“糊涂劲儿” , 已经落伍了 。
但不是所有的事 , 都被人念念不忘 。 有可能你哪天提起一件“难忘”的事 , 对方其实一点印象都没有 。 记着的是你 , 纠结的也是你 。
其实糊涂点 , 不仅是放过别人 , 更是放过自己 。
本文图片
01
三分醉
喝酒的时候 , 三分微醉的感觉最好 。 喝少了 , 会不尽兴;喝多了 , 对于人的身体和精神反而都没有好处 。
适当喝点小酒 , 让自己从乏味无趣的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 , 带着一点轻飘的感觉 , 翱翔在自由的思想世界 , 获得一点额外的愉悦 , 这是喝酒的艺术 , 也是一种不错的解压方式 。
孔子年轻时曾经向老子请教做人的道理 。 老子告诉孔子:“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
老子告诉年轻的孔子 , 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内藏道德 , 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愚蠢迟钝 。
愚蠢迟钝 , 就是要带三分醉 , 不要什么都算计清楚 , 不要什么都看清楚 。
“水至清则无鱼 , 人至察则无友” , 凡是看得太过清楚明白 , 反而不是好事 。
因此 , 生活中要学会守愚 , 糊涂 , 待人接物不妨带上三分醉 。
人生要守愚 , 要糊涂 , 但也要把握一个度 。 三分醉 , 微微好 。 醉的多了 , 就成了真愚、真糊涂了 。
本文图片
02
七分饱
很多花不要浇水太勤 , 当叶子稍稍有些打蔫的时候再浇水更好 。 吃饭的时候 , 七分饱的满足感觉是最舒服的 。
孔子主张“食勿求饱”“节食安胃” 。 食勿求饱 , 节食安胃 , 微饿 , 才守得住健康 。
七分饱 , 三分饥 , 口中是意犹未尽的余香 , 腹中是恰到好处的满足 。
人生也是一样 , 保持适度饥饿 , 是一种人生智慧 , 凡事都应该有“七分饱”的分寸 。
老子说:“大成若缺 。 ”
《西游记》中孙悟空也说:天地本不全 。
曾国藩也一直用这个道理告诫自己 , “凡事当留余地 , 得意不宜再往” 。
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求缺斋” , 以警示自己万事求缺 , “有福不可享尽 , 有势不可使尽” 。
七分饱 , 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苛求圆满 , 凡事要留有余地 。
便宜不可占尽 , 要学会分利给别人;话不可以说尽 , 事不可以做尽 , 要留下退路给自己 。
正如南宋士大夫王伯大《四留铭》里说:
留有余 , 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留有余 , 不尽之禄以还朝廷;
留有余 , 不尽之财以还百姓;
留有余 , 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
本文图片
03
八分待人 , 刚刚好
在一个冬季 , 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冷而拥抱在了一起 。 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 , 紧挨在一块就会刺痛对方 , 反倒睡不安宁 。
因此 , 两只刺猬就离开了一段距离 , 可是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 , 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 。
折腾了好几次 , 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 , 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醉过才知酒浓 亲爱的,今生我爱你也被你爱过的这种感情
- 醉翁之意不在酒 女子和闺蜜参加朋友聚会,女子怒斥男子,反被闺蜜唇语骂滚
- 斯通纳|在清醒的生活中,醉倒了自己|《斯通纳》
- 青春|我愿醉一季相思,换你一次遇见
- 第一章人气决定财气 三分做生意七分靠做人
- 与万水千山同一轮太阳1一架飞机 回乡,唤醒一对聆听乡音的耳朵和醉饮家乡菜的胃口
- 爱过 爱过,才知情重醉过,才知酒浓失去过,才知珍惜有多重要
- 生涩流年冬韵典藏了所有的记忆 情与醉心,留给你;爱与倾心,留给我
- 田佩芝|《纸醉金迷》:从“校花”到“交际花”,她走错了这三步
- 妻子|中年男子醉酒后对妻子真情表白,这是酒后吐真言?答案都在表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