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放在心里是什么感觉?有人说:凡是源于家庭的需要 精密全面的规划,就是他手中的地图和罗盘( 二 )


大型纪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跟踪了11000个孩子的家庭模式 , 分析后得到了这样的结果:经常跟爸爸相处的孩子智商更高 。 他们的逻辑思维更严密、语言表达能力也更强 。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 , 主人公松子童年时常常通过扮鬼脸逗笑父亲来讨得关注 , 但即使如此 , 父亲依旧没能给松子多少关爱 。 以至于她在后来的恋爱经历中 , 一直扮演着讨好别人的角色 , 辗转于各种畸形关系中 , 终其一生 , 从未得到过真爱 。
孩子即使长大 , ta依旧会寻找童年时被空缺的部分 。 父亲的缺席 , 终究会成为孩子的遗憾 。
那些不愿意错过孩子成长、肯在孩子身上花时间的男人 , 大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尊重女性、关心伴侣、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 。
把家放在心里是什么感觉?有人说:凡是源于家庭的需要 精密全面的规划,就是他手中的地图和罗盘
文章图片
父亲用身体力行告诉孩子:家务、育儿等是夫妻共同的事情 , 双方目标一致有助于家庭机制的有效运行 。 而孩子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 同样会学着尊重女性、心怀感恩 。
而如果一个女人拥有一位尽职尽责的丈夫和健康自信的孩子 , 那她的幸福感必然很高 。
之前看到有人说 , 一个家庭是否快乐取决于母亲是否开心 。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 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很大程度上应该取决于父亲 。
当然 , 所有的尊重和关爱都是相互的 , 不是只要求一方付出 , 另一方索取 。
把家放在心里是什么感觉?有人说:凡是源于家庭的需要 精密全面的规划,就是他手中的地图和罗盘
文章图片
在家能控制情绪的男人
有人喜欢在家门外贴一张卡通画 , 上面写着:不要把坏情绪带给最亲近的人~
这是一种自我暗示 , 也是一份对家人的关爱 。
工作在外 , 我们难免会和别人发生摩擦 , 也难免会因一些棘手的事而躁闷 。 但有人可以把这些烦恼隔离在家庭之外 , 有人却一股脑将其倾泻在家里 , 甚至把负面情绪只留给家人 。
把家放在心里是什么感觉?有人说:凡是源于家庭的需要 精密全面的规划,就是他手中的地图和罗盘
文章图片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 。 有一对两口子被小区评为模范夫妻很多年 , 从未变过 。 对门的邻居很好奇他们是如何做到这样的 , 于是有一天 , 他虚掩着自家门听这对模范夫妻的日常 。
一直到晚上十点多 , 模范夫妻家的男人才下班回来 。 这个男人到家门口的第一时间不是直接开门 , 而是做了一个深呼吸 , 小声嘀咕道:虽然今天应酬很累 , 领导很烦 , 但家里全是我爱的人 。 说完后男人打开门愉悦地招呼道:我回来啦!紧接着就听到妻子温柔地回应:辛苦啦 , 赶快洗手吃饭吧 。
就是这简单的一两句对话 , 让邻居明白不把坏情绪带进家有多么重要 。
你看 , 一个真正把家放在心里的人 , 连跨越那道门槛时都是小心翼翼的 。 这种小心不是卑微 , 而是对家人力所能及的考虑 。
把家放在心里是什么感觉?有人说:凡是源于家庭的需要 精密全面的规划,就是他手中的地图和罗盘
文章图片
很多人之所以常常把气撒在最爱的人身上 , 是因为从暂时来看 , 在家中发泄情绪是成本最低的一件事 , 家人通常不会计较 , 更不会记仇 。
但从长远来看 , 因控制不好情绪给家人、家庭带来的伤害其实是不可逆转的 。
人们都说婚姻是围城 , 世俗难逃脱 。 我想 , 既然已无法逃离 , 那就不妨试着把围城里的日子过得尽兴 , 把家放在心里 。 并永远相信:爱的感觉 , 是行动带来的结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