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清后净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心静,才是真正的静。心静唯有自己到心中去找( 二 )


压力、浮躁、无聊、寂寞 , 内心荒凉 , 甚至是抓狂 , 脚步停不下来 , 心也静不下来 , 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 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因为缺乏内在修养 , 找不到自己所致 。 不能安静下来 , 不做内在思考 , 光是每天匆匆忙碌 , 当然会人为物役 , 迷失自我 。
我们为自己的梦想和欲望而奔波 , 不得不被“逼迫”性地奋斗 , 为了生存 。 现实和社会就是这样 , 个人无法改变 , 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调整好自己 , “反求诸于己” , 加强静修 , 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 才能不迷失自己 , 以一种不变应万变 , 不随波逐流 , 做一个独立而丰富的自己 。
先清后净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心静,才是真正的静。心静唯有自己到心中去找
文章图片
年少时 , 我们轻狂 , 眼空一切;年过三十后 , 多些经历学问 , 就会感到自己的无知 , 个人的渺小 , 社会的水很深 , 人外有人 , 心中开始有敬畏害怕 , 谦虚谦卑、低调收敛;年届四十 , 有了正反两方面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后 , 才开始真正成熟不惑 , 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 以及人生的真谛 , 有意识地修养身心 。 因看开了很多事情 , 从此也更加从容恬淡 , 追求宁静自在的生活 。
在清静中获得丰富 , 人生才更加有意义
如何让心清静?
如果说富贵如烟云 , 那么对于个人的生命来说 , 在有限的人生中 , 如何宁静自己 , 获得内心的丰富 , 显得更有意义 。 那么 , 我们如何回归清静 , 让内心丰富有力呢?
●人的本性 , 就是清静无为 , 只有静下来 , 才能回归天性 , 不失原有的明慧 。
●无论多忙 ,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 , 让自己静下来 , 反观自我 , 加强自我认识 , 以做到自知之明 , 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 , 怎么去做 。
●养成慎独的习惯 , 每天在一个人时 , 静静地问自己:今天的得失成败 , 如何纠正完善自我 。 每天静坐一会儿 , 不仅理气 , 减轻压力 , 同时也心生定力和智慧 。
●不改初心初衷 , 坚持人生梦想 , 坚守做人节操和原则 , 保持思想和精神的自由和独立 , 不随波逐流 , 洁身自好 , 穷则独善其身 , 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
●少些欲望 , 看清功名利禄 , 淡泊明志 , 宁静修身 , 摆脱来自外界的诱惑和困扰 , 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定力 , 就不会失去明辨是非的聪慧 。
●明白外面世界的很多精彩 , 不属于自己 , 自己所需要的也很少 , 所以只争取自己想要的属于自己的自己能够得到的 , 已足够 。
●外在的世界很多你无能力改变 , 与其痛苦纠结 , 不如反求诸于己 , 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 以不变应万变 。
●与现实和外界保持必要的距离 , 排除一切不利的干扰和困惑 , 远离无谓的苦恼和痛苦 , 让心有份宁静、超然和自得 , 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情 。
●光明磊落 , 不做亏心事 , 问心无愧 , 心底干净坦然 , 自然得清静人生 。
●追求精神财富的充实 , 不做物质金钱的奴隶 , 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做 , 自觉修养完善自己 , 自得其乐 , 乐在其中 。
先清后净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心静,才是真正的静。心静唯有自己到心中去找
文章图片
心静 , 才是真正的静 。 心静唯有自己到心中去找 , 别人帮不了你 。
先清后净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心静,才是真正的静。心静唯有自己到心中去找】所谓“事上本无事 , 庸人自扰之”“树欲静而风不止” , 很多烦恼皆自找 。 说到底 , 外在的干扰不难排除 , 最难战胜的是内心的“心魔” 。 只要“心魔”解除 , 内心干净无染 , 那么外界纷扰不到他 。 自然可得清静、充实和愉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