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这么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始于性格,久于舒服( 二 )


听过这么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始于性格,久于舒服】有次 , 子秋的二姨来到家里 , 话里话外地告诉子秋要懂事 。
心里早就把子秋当成亲儿子的李海潮 , 听到这句话 , 借着酒劲替子秋委屈道:“我们家子秋怎么就不孝顺了?他大半夜在厕所洗衣服 , 给我拖地给我帮厨 , 有些人非得提醒我 , 说我不是亲爹 , 那他们亲人在哪啊?”
李海潮心疼子秋 , 总是活得小心翼翼 。 子秋也心疼李海潮的不易 , 于是决定跟着亲生爸爸赵华光出国 , 以此来减轻李海潮的负担 。
留学期间 , 赵华光通过切断经济 , 来威胁子秋改姓 , 但子秋早就把自己当成李家人了 , 强烈反抗 。 没有钱 , 他放学后就去餐厅打工 。
后来 , 赵华光又有了个儿子 , 便再次抛弃了子秋 。
子秋的一生是不幸的 , 亲生家庭的抛弃 , 是他内心不安的罪魁祸首 。
但他也是幸运的 , 李海潮的温柔与呵护 , 治愈着他的一生 。
《以家人之名》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血缘的不一定能成为家人 , 但是互相爱护的人一定可以 。 ”
血缘虽然很重要 , 但倘若没了爱 , 也只能算是白纸一张 。
在亲情面前 , 真心比血缘更重要 。
只有把你放在心上 , 对你呵护备至的人 , 才是你最亲的人 。
听过这么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始于性格,久于舒服
文章图片
03
友情:同频比久处更重要
《淮南子·说山训》有言:
“行同趋同 , 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 , 对门不通 。 ”
两个人相处 , 同频才能惺惺相惜 。 如果三观不合 , 即使久处 , 也没法做朋友 。
张爱玲虽然才华横溢 , 但也孤僻成性 , 可邝文美和她兴趣相投 , 也最懂她 。
两人因同在香港领事馆 , 一起工作而相识 , 又因兴趣相投 , 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好朋友 。
张爱玲因屡屡被书迷打扰 , 邝文美便在自家附近找了个公寓 , 以便张爱玲能安心写作 。
后来 , 邝文美又以好朋友的身份 , 将张爱玲介绍给在当编剧的老公宋淇 , 帮助她解决图书出版等问题 。
邝文美对张爱玲掏心掏肺 , 张爱玲对邝文美也是真心相待 , 甚至会把自己的一些小秘密都告诉邝文美 , 而邝文美对此守口如瓶 。
即使张爱玲远赴美国 , 两人之间也是书信来往频繁 。
信中的内容不乏 , 身边有趣的事 , 做衣服 , 看电影等一些生活琐事 。
张爱玲描述这段友情时 , 开心得就像个小孩子 。
她说:“每次想起在茫茫人海中 , 我们很可能错过认识的机会 , 太危险了 , 命运的安排多好 。 ”
两人因灵魂相契而无话不说 , 因志趣相投而相处愉悦 。
世上令人舒服的友情 , 大概就是这般模样了 。
晋葛洪说:“志合者 , 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 , 不以咫尺为近 。 ”
两个人相处 , 同频比久处更重要 。
好的感情也是如此 , 没有似是而非的敷衍 , 也没有扭捏作态的刻意 , 有的只有将心比心的体谅 , 和随性而为的自在 。
听过这么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始于性格,久于舒服
文章图片
04
曹植曾说:“天地无终极 , 人命若朝霞 。 ”
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 , 我们都只是沧海一粟 , 人生短暂 , 自己一定要活出想要的样子来 。
携手相伴的两人 , 若是无法契合 , 无异于蹉跎岁月 。
有血缘的不一定是家人 , 但相互爱护的一定是 。
比起经年累月的相处 , 同频共振的挚友才是最舒服的关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