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 只有不拿别人当参照物,才能安心享受自己的人生

不争 , 心自淡泊;不斗 , 神自超逸 。
曾有人问:“我已经得到曾经梦想的一切 , 为何依然觉得痛苦和不幸?”
有个高赞回答:“源于你乐此不疲地想活成‘别人那样’ , 乱了自己的节奏 。 ”
只有不拿别人当参照物 , 才能安心享受自己的人生 。
不嫉妒别人的才华;不争斗无谓的胜负;不攀比别人的精彩 。
才能拥有 , 不失节奏的淡定从容 , 不乱方寸的岁月静好 。
不争 只有不拿别人当参照物,才能安心享受自己的人生
文章图片
不妒是清醒
有人说:“嫉妒像一把刀 , 你以为把它刺在了别人身上 , 其实是把它插进了自己心里” 。
战国时期 , 一代名将庞涓身居高位 , 叱咤风云 , 却死在了嫉妒的心牢里 。
庞涓和孙膑师从鬼谷子 , 求学期间 , 二人结为兄弟 , 相约将来要互相举荐 , 同享富贵 。
庞涓先出仕魏国 , 深受魏王赏识 , 做了大将军 。
此时他想起师兄孙膑 , 心里却充满嫉妒 , 他自认论天下用兵之法 , 除了孙膑之外 , 没人能赶上自己 。
他担心孙膑更得魏王赏识 , 名声会超过自己 , 因此设计让孙膑遭受膑刑和黥刑 , 欲让其埋没于世 。
没想到 , 孙膑用智谋逃到了齐国 , 当了齐国的军师 。 此时 , 正值齐、魏争霸 , 交战不断 。
当庞涓多次大败在孙膑手中 , 才悔恨当初没有留下孙膑与自己并肩作战 , 反而把他推到了敌国 , 造就无力回天的局面 。
不争 只有不拿别人当参照物,才能安心享受自己的人生
文章图片
在“马陵之战”中 , 庞涓最终战败身死 。
心存嫉妒 , 就如浮云障眼 , 嫉妒心起 , 好似毒药蚀骨 。 百害而无一利 。
远离嫉妒 , 方能看清事物本质 , 是清醒的虚怀若谷 。
三国时期 , 人称“卧龙”的诸葛亮 , 遇见号称“凤雏”的庞统 , 并没有妒忌其才能 , 而是积极向刘备推荐庞统 , 使庞统受到重用 。
二人一起尽心辅佐刘备 , 助刘备取得西川之地 , 让蹉跎半生脚无寸土的刘备 , 变成了三分天下的蜀汉开国皇帝 , 也为自己创下千古美名 。
所以说:“不心存妒忌 , 则大事可成也 。 ”
欣赏别人的优秀 , 方是境界;不妒他人的才华 , 才是格局 。
嫉妒别人的能力 , 会让内心荆棘密布;嫉妒他人的际遇 , 会让思想浑浊不堪 。
《忮求诗》写道:“善莫大于恕 , 德莫凶于妒 。 天道常好还 , 嫉人还自误 。 消除嫉妒心 , 普天零甘露 。 ”
佛家亦有言:“不嫉妒者 , 世世所生 , 众人所敬 。 ”
放下妒忌之心 , 就能减少纷纷扰扰 。
不羡不慕 , 走好自己的人生征途;不嫉不妒 , 活出自己的悠然洒脱 。
不争 只有不拿别人当参照物,才能安心享受自己的人生
文章图片
不争是心怀
曾国藩曾说:“凡成大事 , 人谋居半 , 天意居半 。 我争者 , 人必争之 , 极力争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 , 极力让未必失 。 ”
不争是心怀 , 不斗是智慧 。
无谓的争斗 , 只会让人深陷泥淖 , 迷失本心 。
不争 只有不拿别人当参照物,才能安心享受自己的人生】《西游记》第九回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相士袁守诚能知前后 , 善断阴阳 , 算定时辰 , 帮助渔翁张稍打到鱼 。
泾河龙王觉得自己被测算 , 十分生气 , 便化作白衣秀士 , 欲与袁守诚一争胜负 。
龙王要求袁守诚测算一下,次日何时下雨 , 雨有多少 , 如果不准 , 就要砸袁守诚的招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