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1年花20万”,医美大刀砍向00后( 四 )


此前 , 她有一个刚毕业的朋友 , 来医院等她下班 , 在她上楼接待顾客的十几分钟里 , 就被医院同事鼓动做了一项皮肤美容项目 。
这也是为什么割完双眼皮的可可 , 差点被医师鼓动做隆鼻手术的原因 , 他们防不胜防 。
是被贩卖的焦虑 , 还是理性的需要? 医美是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市场 。 新氧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 , 2021年中国医美产业规模估计将达到1846亿 , 同比增长21.6% 。 根据天眼查数据 , 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为3万家 , 年度注册增速高达50.9% 。
同学“1年花20万”,医美大刀砍向00后
文章图片
来源 / 天眼查
在这个过程中 , 过度的营销轰炸 , 对一些年轻人的影响颇大 , 例如各大社交平台上 , 一些“入坑医美 , 太香了”、“这是最后一次 , 不看脸的竞争”之类的表述 , 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 。
张雨介绍 , 2021年11月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 , 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等广告乱象背后的九类情形 , 对医疗机构影响巨大 。 但还是有一些医美机构打擦边球 , 打着“面部美学”的名义讨论美、欣赏美 , 看起来是在做科普 , 其实是在变相制造容貌焦虑 , 最终目的还是获客 。
她介绍 , 对于年轻人来说 , 评判一则信息是否在制造焦虑 , 有一个简单的标准 , “看完让你更焦虑 , 对自己的满意度下降的信息 , 基本就可以判断为在制造焦虑 。 ”
王丹强调 , 正规的医美机构和医美项目 , 的确是可以改善人的形象 , 但医美行业的问题是 , 机构良莠不齐 , 行业也存在模糊地带 , 即效果很难评估 。 “医院只要没弄出医疗事故 , 哪怕是把鼻子整歪了 , 都能辩解没有给你造成伤害 , 只是给你整的你不满意 。 所以 , 消费者维权起来很麻烦” 。
她提醒 , 涉及手术级别的 , 比如隆胸、抽脂、磨骨等 , 一定要慎重 , 如果要做 , 需要准备足够的资金和具备承受风险的能力 。
心理咨询师朱晓辉告诉深燃 , 医美的盛行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 互联网上 , 铺天盖地的小鹿眼、嘟嘟唇、A4腰的信息冲刷 , 哪怕是走进电梯 , 耳边都充斥着医美广告 。 “医美不是不好 。 我们作为成年人更容易分清爱美是自己的需要 , 还是为了满足别人 。 但是对于00后尤其是未成年的00后 , 在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下 , 可能很难分清 , 到底是广告的催眠 , 还是自己的需要” , 他表示 。
在现在的营销环境下 , 很多人担心的不光是有没有青春的脸 , “还有在人际关系当中失去优势的担心 , 即‘别人都变得更好看 , 我没变就是损失’” , 朱晓辉表示 , 轻医美之所以流行 , 就是利用人们对“易得性的追逐”而创造的一种需要 , “这种感觉就像是给你100块钱 , 再从你手里拿走 , 这种得而复失的感觉让我们非常痛苦 。 ”
而一些整容上瘾的年轻人 , 甚至会产生“冒充者焦虑” , 即在过度整容之后 , 一些群体可能会产生自己是冒充者的担心 , 不但不会更自信 , 反而会更自卑 。
茜茜提到 , 自己曾陷医美消费主义陷阱中 , 看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美女 , 一度觉得自己很丑 , 产生过容貌焦虑 , 后来 , 回到生活里 , 她发现还是普通人多 , 慢慢调整了心态 。
已经做了10余个项目 , 洛洛对自己的形象还是不满意 , 尽管在外人看来 , 她五官精致 , 像一个芭比娃娃 。 满分一百分的话 , 她觉得初始的自己 , 颜值是零分 , 现在颜值只有四十分 , “整容也要看底子 , 可能因为我本来就不好看 , 全部整了也没用 。 ”整形也给她年轻的身体带来后遗症 , 由于取肋骨来做鼻子 , 现在她弯腰就会感觉疼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