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韩国人纷纷来中国整容( 四 )


近些年韩国的整容业风生水起,吸引了不少本国和周边国家的爱美人士前去做整容手术,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想积累手术经验的新手医生和想利用他们多做手术多赚钱的大型整形外科医院,这两者一拍即合,滋生了以“幽灵医生”为代表的“暗箱操作”手术模式。
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整形设计师白露接诊过不少赴韩整形失败回国修复的患者,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幽灵医生”的受害者,即当病人处于全身麻醉状态时,另外的人代替了原来的外科医生为病人实施了整形手术,这些“幽灵”医生大部分是新手医生,引发医疗事故概率高。
就在今年4月,韩国的一桩因遭遇“幽灵手术”导致患者身亡的案件将进行五年内的第六次审理。
韩国人权大熙在韩国一家知名的整形医院接受了下颌角整形手术,手术并不是由术前承诺的医院院长全程操作,而是中途调换了一名刚刚毕业、没有整形外科手术资质的新手医生,在这场并不复杂的手术中,权大熙26岁的年轻生命戛然而止。
事实上,“权大熙案”在韩国绝非个例。《天下财经》报道称,业内人士透露,从2000年到2019年,20年间,共计约500名因整形手术死亡的患者当中,有四到六成死于“幽灵手术”。
金善雄是韩国的一名整形外科医生,一直在跟踪研究“幽灵手术”,还创建了反“幽灵手术”的民间组织。在帮助“幽灵手术”受害者讨回公道的过程中,他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取证艰难而放弃诉讼;同时,即使案件进入了法庭审理阶段,也很难重判,往往判以罚款和吊销医生执照等草草了结。据统计,这些医疗事故的完全胜诉率还不到2%。
在接受《天下财经》采访时,金善雄表示,现在韩国对于各种形态的“幽灵手术”,都没有合理的处罚,人们都应该知道真相。“我从2014年到现在一直在向社会传达真相。虽然说起来很羞愧,但韩国已经成为将‘幽灵手术’商业化的国家了。”
晓静曾在某整容APP担任华东区总经理,从业期间她接触到多大量赴韩整容的纠纷案例。
她向燃财经透露,一位不懂韩语的受害人赴韩做开下颌角的手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术前签署了带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死亡才可判定手术失败的结果”这一条款的免责协议。术后,该受害者咬合出现了问题,只能吃流食。
“这名受害者是名模特,意外对她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她想向整形机构追责,却碍于此前签下的免责协议,无法维权,只得变卖房产维持后期高昂的修复手术费用。”晓静表示。
而在这些因素的背后,社交平台的推动,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接受医美的,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获取医美项目的途径,首先会通过社交平台来进行了解。”小美告诉燃财经,以前她做医美,很多时候是朋友介绍,当然,也有盲目试错的经历,但现在,她如果想要做一个项目,会先通过社交平台来进行了解,如小红书等平台。
正如小美所言,当年轻人扛起医美整形的大旗,医美机构的营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聚合类医美APP、小红书、大众点评和直播平台成了整形宣传的主阵地,KOC和KOL也成为了整形机构的绝佳“搭档”。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医美机构在传统广告形式(户外、搜索引擎等)花费最高约60-90%,但流量转化表现不达预期,并且在持续低转换下,医美机构的投放预算也在持续走低;其次为互联网平台导流,花费占比为10-40%,这类投放效果最佳,且回报率远超传统广告形式。
李菲是小红书上的一名美妆博主,此前她经常在上面晒穿搭和护肤心得,近期她的小红书上开始频繁出现整形的种草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