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讠与说话或道德有关 。如讣、讥、讦、讧、讨、讪、讫、训、议、讯、记、讳、讲、讴、讶、讷、讹、论等 。讠,共2笔,是訁的简体写法 。可以用作偏旁部首 。
讠古籍解释康熙字典
《唐韵》语轩切《集韵》,《韵会》鱼轩切,平声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周礼 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 。《释名》言,宣也 。宣彼此之意也 。《易 乾卦》庸言之信 。《书 汤誓》朕不食言 。《传》言已出而反吞之也 。《周礼 地官 大司徒》以鄕八纠万民,七曰造言之 。《注》譌言惑众也 。《论语》寝不言 。《注》自言曰言 。《史记 商君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唐书 徐伯彦传》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
又辞章也 。《书 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 。《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 。《礼 曲礼》士载言 。《注》言,谓会同要盟之辞 。
【讠与什么有关】又一句为一言 。《左传 定四年》赵子曰:夫子语我九言 。《论语》一言以蔽之 。
又一字为一言 。《战国策》臣请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鱼 。《前汉 东方朔传》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
又犹议也 。《屈原 离骚》初旣与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
又号令也 。《周语》有不祀则修言 。
又助语辞 。《易 师卦》田有禽利执言 。《注》语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