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铭|醉驾入刑第一人孙伟铭狱中书信回忆“人生的极速下坠”( 二 )
父母给予我生命与爱 , 呵护我的成长 。 父亲因为身体不太好 , 所以格外注意家人健康 , 健康的生活习惯让我一生受益 。 我读小学时 , 父亲常常在清晨带领我和小妹沿着公路或乡间小道晨跑锻炼 , 这也让我爱上了运动 。 中学时 , 我常常在运动赛场收获荣誉 , 明白了“汗水不会白流 , 付出终有回报”的朴实哲理 。 即使如今在狱中10多年 , 坚持锻炼的我 , 依然保持比较健康的状态 。
父亲只接受过短暂的学堂教育 , 却不吝为孩子买书 。 家中有许多传统启蒙书籍 , 最早购于1980年代初 。 从我读小学开始 , 父亲就长期订阅《中国儿童画报》《少年文艺》等期刊 。 父亲的有心 , 让我从小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 即便后来没有经历较高的学历教育 , 但阅读仍然是我的爱好 。
若是没有父亲的严厉约束 , 不够自律的我可能早早沾染了更多恶习 , 也不会在初中阶段成绩良好、兴趣广泛 , 让我在少年时内心播下正能量的种子;若是没有父亲一点一滴、有意无意的鞭策、期许满满 , 我可能也会早早选择在国企的稳定工作 , 不会尝试挑战人生的更多可能 。
父亲为了儿女 , 对物质生活的节俭达到极致:不沾烟酒 , 一年四季穿得最多就是单位制服 , 生活上除了让家人吃得健康 , 几乎没有其他多余消费 。 节约攒下的钱 , 期望我能在读书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 而我却让他失望了 。 我工作后 , 2004年在成都买房时 , 父亲亦倾力赞助 。 他和母亲辛苦大半生 , 儿女工作后本可让自己的生活稍微舒适一点 , 却依然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 尤其是对我 。
即便我因重罪身陷囹圄 , 父亲也没放弃我;即便自己被确诊癌症晚期 , 他心里仍然更记挂我的未来 。 为了我能得到一个近于公正的判决 , 也为了我将来出狱不必背负更深的罪孽和债务 , 父母四处为我筹款赔偿 , 直到判决后 , 父亲才开始接受治疗 。
那些难捱的日日夜夜 , 每当想起自己曾是被法庭宣判“死刑”的罪人 , 我的内心都会剧烈翻涌 , 又仿佛被烈焰炙烤 , 惊恐、绝望、屈辱、不甘 , 无一不有 。 一审死刑加带脚镣手铐后 , 夜里总被沉重的脚镣拽醒 , 现实残酷冰凉 。 刑期漫漫 , 面对人生的急速下坠 , 是父亲用生命与爱支撑我 , 让我在绝望中再次燃起希望 。
我终于醒悟 , 该怎样活着?那就是在永不停歇的奋斗中 , 竭尽所能成就自己、照亮别人 , 而非自私索取、虚荣享乐 。 如此 , 漫长的刑期才能照见前路与希望 。 “不要荒废了时间 , 不要丢了勇气”——这些年 , 父亲的嘱托 , 像重锤时常敲打在我心上 。
在不断的反省思索、改造调整中 , 我身上早已褪去那层虚荣功利的浮躁气 。 我渐渐发现 , 自己在许多方面越来越像父亲 。 家人是我的根本 , 也是我的希望动力所在 。 我每年结余出大部分生活费用于订阅书报期刊 , 工余时间并不多 , 环境也复杂 , 但与书为伴 , 心中自有一方宁静 。 通过阅读学习与时俱进 , 也为将来出狱做好准备;生活中 , 衣物穿了10多年 , 不少破洞也无妨 。 狱中简单朴素的生活 , 时常提醒我不要放弃、懈怠 , 或许也让我感觉内心深处更亲近父亲一点 。
我常常想念他 。 想念父亲若还在 , 三代同堂 , 围炉夜话、其乐融融该多好 。 可是 , 这一切都不再可能 , 父亲永别了我们 , 竟已10年 。 我再也看不见他瘦削的身影 , 再也听不到他的唠叨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我这一生 , 竟没有机会在他病床前尽孝一次 。
一方黑色肃然的大理石墓碑 , 掩映在松柏之下 , 孑然而立 。 我和父亲的距离是生与死 。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10年后的今天 , 我仍不能跪拜在父亲的坟前 。 我只能拾取一件件浸润父爱的往事 , 留给自己 , 也留给父亲的子孙 , 让我们一起怀念他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付铭扬|婚后第二天返回抗疫一线:他说战胜疫情才有更多时间陪家人
- 爱情|相遇一场,真爱一生,无缘相伴,却刻骨铭心
- 2022励志正能量语句,适合作为座右铭,让自己越来越努力
- 王牌部队|《王牌部队》危在旦夕的高粱并不重要,他更值得被我们铭记
- 何晟铭 何晟铭2次改名,演《宫》一夜爆红,《琉璃》沦为配角却依然圈粉
- 张铭杰|54岁戏骨突发心脏病紧急入院,晒病床照手臂插满针管仍不忘工作
- “我好像和他有一面之缘 年终盘点·声音,那些让人铭记话语
- 总有一处风景,让你铭记在心
- 傅棠 《女心理师》:叶继成和姬铭聪纠葛半生为傅棠,可她爱的却是这个
- |五年生三胎、“锤死”王力宏的“绝望主妇”李靓蕾,值得被所有女性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