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短短14字,竟然用了六个典故


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短短14字,竟然用了六个典故
文章图片
西席桃李满桑梓
东坦龙蛇尽楷模
这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 。 意思是说 , 我的老师教育有方 , 得意门生遍及乡里;他的女婿非同寻常 , 个个堪称人之楷模 。
.......................................................................................
丰赡
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短短14字,竟然用了六个典故
文章图片
.......................................................................................
典故一:西席
即“老师” 。 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 , 还经常尊称老师为“西席” 。
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呼呢?这要从汉明帝刘庄说起 。
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的老师叫桓荣 , 他当皇帝以后 , 对桓荣仍十分尊敬 。 见面拜访桓荣时 , 一定要请老师靠西而坐 。 这是因为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东方的“西席”为最尊 。
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 , 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 , 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
更多内容↓↓↓1/81234567下一页.......................................................................................
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短短14字,竟然用了六个典故
文章图片
典故二:桃李
喻指门生、学生 。
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 , 他得势的时候 , 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 。 后来因他得罪了魏文侯 , 便独自跑到了北方 。 在北方他遇到个叫子简的人 , 就大发牢骚 , 抱怨那些受自己培养、保举的人不肯为他出力 。
子简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李 , 夏天才可以在树下纳凉 , 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 。 可是 , 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 , 那么 , 不仅夏天不能利用它 , 就是到了秋天它满身长的刺还会刺人 。 ”接着子简又说:“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 , 应该先选准对象 , 然后再加以培养 。 你选拔的人本来就是不应该选拔的啊!”
.......................................................................................
子简以“种树”来喻“育人” , 既形象又深刻 。 后来 , 人们就把老师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喻称为“桃李” 。 并渐渐地把所教育的学生、栽培的后辈都称作“桃李”了 。 如“门墙桃李”、“桃李满天下”等 。
典故三:桑梓
桑梓:代称家乡 。 典出《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 , 必恭敬止 。 靡瞻匪父 , 靡依匪母 。 ”这四句诗的大意是:我见到了桑树和梓树 , 便想起家园四周父母也种了它们 , 引起了我对父母的怀念 , 于是便恭恭敬敬地对着它们 。 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 , 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 。
因为桑树、梓树是父母亲手栽种的 , 它们生长于家乡 , 所以后人便用它们来代指家乡;又由于简洁顺口的需要 , 人们便把这两种树名合称为“桑梓” , 因而“桑梓”也就渐渐地成为“家乡”的代称了 。 如唐代大诗人柳宗元《闻黄鹂》诗中就有“乡禽何事亦来此 , 令我生心忆桑梓”的感伤之句 。
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短短14字,竟然用了六个典故
文章图片
典故四:东坦
指代女婿 。 据《辞源》“东坦”条注 , “东坦”为“东床坦腹”的略语 。 “东坦”何以指代女婿呢?这与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婚姻有关 。 晋代太傅郗鉴想在丞相王导家物色个女婿 , 便派他的门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选 。 门生来到东厢房王家子弟齐集的地方一个个相看了一番 , 回去向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小伙子都很好 , 难分上下 。
不过 , 听说您要选女婿 , 他们个个都打扮得衣冠楚楚 , 举止文雅 , 希望能被选中 , 只有一个后生躺在东边的床上 , 敞开衣襟 , 露着肚皮 , 满不在乎 , 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选女婿似的 。 ”郗鉴听了 , 高兴地说:“这个人正是我要选的佳婿 。 ”于是郗太傅就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人 。 这个躺在床上袒露肚子的人 , 就是后来成为大书法家的王羲之 。 此故事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 , 渐渐地人们就把好女婿称为“东床佳婿”、“东床坦腹”、“东床”和“东坦”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