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上有一种花,叫“团结之花”


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上有一种花,叫“团结之花”
文章图片
鱼水深情 , 高原盛开军民团结花
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上有一种花,叫“团结之花”
文章图片
辛荣祯
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上有一种花,叫“团结之花”
文章图片
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帕米尔高原 , 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与头戴“吐玛克”(塔吉克族男式帽子)、手牵牦牛的塔吉克族群众 , 以及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各族群众一起 , 在雪域高原与风雪搏斗 , 为祖国边关筑起铜墙铁壁 。他们携手穿越帕米尔之巅的冰峰险谷 , 在慕士塔格峰脚下同舟共济、唇齿相依……高山见证了军民共同绘就的卫国戍边历史画卷 , 流水诉说着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幸福图景 。
塔吉克族牧民拉奇尼一家三代卫国戍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已经家喻户晓 。1949年 , 红其拉甫边防连刚成立 , 牧民凯迪拜克主动申请为连队担任义务向导 , 帮助连队建起了一座座界碑 , 并带领边防官兵走遍了红其拉甫边防线的沟沟坎坎 。1972年 , 他的儿子巴亚克拿过“接力棒” , 与连队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边巡逻 , 一干就是40年 。2011年 , 巴亚克大叔的儿子拉齐尼又自告奋勇担任护边员 , 与连队官兵一起穿越在冰峰雪谷 , 将父辈的心愿与荣誉继续传承……连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 , 不变的是官兵们与祖孙三代护边员“不是战友 , 胜似战友”的深厚情谊 。这些荣誉、情感以及风霜雪雨的刻骨经历 , 化作照片、文字、奖状和锦旗 , 珍藏在巴亚克大叔家的“荣誉室”里 。
有一次 , 连队官兵骑着牦牛正穿过50多米宽的冰河 , 军医杨海波和牦牛被湍急的河水冲倒 , 眼看就要被卷入急流 , 紧随其后的巴亚克大叔从牛背上飞身扑下想拉住他 , 却因水流太急 , 自己也被拖入水中 。万幸的是 , 下游50米外的一块石头挡住了他们 , 巴亚克大叔使尽全身力气把满脸是血的杨海波拖到了岸边 。
拉齐尼第一次带领战士们穿越吾甫浪沟巡逻时 , 遭遇暴风雪的袭击 , 看到官兵们直打哆嗦 。他想起父亲巴亚克教他的方法 , 把15头牦牛聚集在一起 , 形成一堵厚厚的墙壁 , 官兵们紧靠着牦牛 , 捱过了一个寒冷的夜晚 。第二天一早 , 巡逻队又遇到了山体滑坡 , 山上不断有碎石块滑落 , 拉齐尼只身前往悬崖峭壁为战士们探路 。突然 , 一块碎石片从山上滚落 , 砸中了拉齐尼的额头 , 鲜血直流 , 但他强忍剧痛 , 终于为战士们找到一条安全的石壁路 , 保障了官兵们顺利通过 。
尽管祖孙三代护边员没有穿军装 , 但他们却是红其拉甫边防连所有官兵心目中的资深“老兵” 。
“死亡之谷”山高路险 , 因为护边员与连队官兵的互相陪伴 , 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望而生畏 。
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上有一种花,叫“团结之花”
文章图片
帕米尔高原的自然环境虽冷酷无情 , 但红其连官兵与驻地居民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深情厚谊却时常让人感到春日的温暖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