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等风來|隋唐时期,山东士族的起起伏伏( 二 )


值得一提的是 , 五姓七望的巅峰期在隋唐时期 , 而他们的衰落期也是在隋唐时期 , 也算是应了一句话“盛极而衰” 。
二、山东士族的发展
在隋唐时期 , 五姓七望的发展有着明显的特点 , 在起伏中走向巅峰 , 又在起伏中走向衰落 , 用“大起大落”四个字来形容最为合适 。
1、隋朝时期受打压
南北朝时期 , 因为孝文帝将首都定在了洛阳 , 所以山东士族迎来了一波发展的高潮 , 成为了当时“高门”的代表之一 。
只是 , 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 , 他不仅将首都重新迁移到了长安 , 导致山东士族的利益受损 。 同时 , 他还创立了科举制度 。
【月落等风來|隋唐时期,山东士族的起起伏伏】隋朝之前 , 朝廷选拔官员是通过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等 , 官员的选拔几乎被大家族垄断 , 而科举制度的产生 , 无疑改变了朝廷取士的规则 。
在此情况下 , 天下的士族都丧失了政治上的特权 , 山东士族自然也在其中 。 除此之外 , 陕西一代的关陇门阀因为更靠近长安 , 所以他们成为了隋朝时期的主要统治力量 , 一时间超越山东士族 。
2、唐太宗时期 , 从崛起到被打压
隋朝末年 , 因为隋炀帝杨广的暴政 , 天下百姓揭竿而起 。 此时 , 李渊也举起了反隋的大旗 , 后来便建立了大唐王朝 , 同样是定都长安 。
山东士族的再度崛起 , 则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 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情况下 , 他们又迎来了一次辉煌 。
当时 , 唐朝的官员还是以关陇贵族 , 李唐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 因此 ,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 , 李世民急需要另外一股力量来平衡 。
除此之外 , 唐建建立之初 , 地盘仅仅只有陕西、山西一部分 , 对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影响力都非常的小 , 这就使得唐朝政权产生了一种危机感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唐太宗李世民开始提拔山东士族 , 一方面可以平衡关陇门阀一家独大的局面 ,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山东士族的力量控制东部地区 。
可以说 , 正是在山东士族的支持下 , 李世民才完成了对中华大地的大统一 , 对于唐初而言 , “山东士族”可谓是救命稻草 。
飞鸟尽 , 良弓藏;狡兔死 , 走狗烹 , 天下定 , 功臣亡 。 当天下安定之后 , 李唐王朝对山东士族的提携 , 又变成了打压 。
唐太宗执政时期 , 为了制衡山东士族的发展 , 他下令让高士廉等人“定天下氏族” , 就是修订所谓的《氏族志》 。
修订《氏族志》到底有什么用呢?自魏晋以来 , 门阀观念非常的浓重 , 能够成为天下知名的门阀 , 便会有很多人前来投靠 。
唐太宗重新修订《氏族志》 , 等于无形间提拔新的士族、打压山东士族 。 当时 , 山东士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 , 那就是“富而不贵” 。
简单来说 , 山东氏族虽然有着经济地位、文化底蕴 , 但是政治地位却不高 , 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 足见唐太宗对他们的打压力度 。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 , 唐太宗去世之后 , 因为武则天的上位 , 还有时局的需要 , 山东士族又再度崛起了 。
三、武周时期的山东士族
众所周知 , 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的一位妃子 , 机缘巧合之下 , 与唐高宗李治结缘 , 而后借助唐高宗的威势 , 成为了高宗之后的绝对掌权者 。
不过 , 因为武则天是一个女人 , 再加上她与李唐皇室、关陇门阀等又充满着重重矛盾 , 而武则天的背景又很弱小 , 所以他急需一股力量来制衡 。
此时 , 有着经济、文化基础 , 但缺少政治资源的山东士族进入了她的视野 。 当时 , 武则天不仅拉拢山东士族 , 而且还将政治中心再度迁移到了洛阳 , 史称“东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