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志|那个曾在警察父亲葬礼上哭泣的小男孩,也牺牲了。( 三 )


很快 , 他就成长为禁毒支队的办案能手 。


为成功侦办生产制造K粉原料的团伙案件 , 张子权冒着生命危险 , 在境外原始森林里蹲守跟踪20余天 , 终于找到制毒窝点;
执行抓捕行动时 , 明知对方是武装贩毒 , 张子权仍主动请战 。 在堵住目标车辆后 , 第一个冲上去亮明身份 , 强行打开车门 , 和同事控制了5名毒贩 , 缴获毒品40多公斤;“当时很紧急 , 对方迟迟不开车门 。 我们后来还在车后备厢发现了一把枪 。 ”张子权的同事回忆道 。
冲在禁毒一线9年 , 张子权先后参与侦办重特大贩毒案件158起 , 缴获毒品27.7吨 。 “每一次任务 , 大家都会第一个想到他 , 每个专案组都想让他参与 , 他办的案子质量非常高 , 从来没有被投诉过 。 ”张子权总说的一句话是:“我年轻 , 能承担就多承担一点!”
但是他没有意识到的是 , 再年轻的身体也扛不住无尽的消耗 。 2020年 , 疫情突如其来 。 出差在外的张子权得知单位要组建抗疫禁毒先锋队 , 第一时间请缨 , 奔赴抗疫最前线 , 到输入任务最重、条件最艰苦的防疫卡点 。
在一起重大涉疫跨国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后 , 张子权申请加入专案组 , 与战友辗转多地 , 在30多度的高温下身着防护服、尿不湿连续奋战17天 , 最终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 。
就在这期间 , 有同事发现张子权状态不对 , 劝他休息 , 他摆摆手拒绝 , 又迅速投入工作 , 不久就倒下了......
12月15日19时 , 张子权同志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 , 36岁就划下了生命的句点 。 比他当年牺牲的父亲 , 还要年轻9岁 。 05父亲牺牲后 , 张子权曾说 , 母亲过得太苦了 , 以后要好好陪着她 。 但是面对“你父亲都牺牲了 , 要不别干禁毒这一行了”的提醒 。 他又平静地说:“如果怕死 , 就不会干禁毒了 。 ”一位缉毒警察许下陪伴的承诺 , 但在心底里却早已做好了随时赴死的准备 。
而27年前 , 那个在父亲的葬礼上 , 攥紧了拳头强忍泪水的哥哥张子兵;27年后 , 紧紧抱着弟弟的骨灰盒 , 不发一言 。
张子权追悼会的最后 , 那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在搀扶下 , 一眼一眼地向儿子的照片回望 。 她的眼里没有泪水 , 但无人能想象她的痛 。
截图来源新华社视频更加残忍的是 , 一如27年前的那个夜晚 。 这一次 , 失去丈夫和父亲的痛 , 将由张子权的妻子和女儿来承受 。 他的女儿 , 只有5岁 。 抗下了所有已知伤痛的妻子 , 只能一遍遍地告诉女儿 , 爸爸去出差了 。 可怜的小女孩只能一遍遍地给爸爸发微信:“爸爸 , 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陪陪我?我想你了 。 ”
截图来源中国长安网视频06中国几乎每天都有一名缉毒警察牺牲 。 这是和平年代公认最危险的警种之一 。 据统计 , 中国缉毒警察平均年龄停在41岁 。 什么概念?1800年人类平均寿命是37岁 。 也就说 , 今天 , 当一群人选择吸毒贩毒时;另外一群人就已经接受了自己会比家人、普通人少活30多年的结局 。
截图来源新华社视频在这个壮烈的群像中 , 我们不要忘记有这样一个家庭:两代四警 , 一对父子 , 相隔26年 , 倒在同一个岗位 。 无论过了多久 , 只要有人记得他们的牺牲 , 就有人记得贩毒吸毒的恶 , 中国的禁毒事业就有希望 。 参考资料:纪录片:《英雄三子》中国长安网:《这17分钟看完 , 你还能接受吸毒明星复出吗》新华社视频:《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一家三代 , 四位警察…》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