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 口红是好仆人、坏主人( 四 )


二战期间 , 同盟国的女性用口红表达一种反叛的姿态 , 有着拒绝屈服于随战争而来的艰难处境和物资紧缩的隐喻 。 美国曾经因为战争时金属紧俏 , 下达过减少化妆品生产的指令 , 但遭到强烈反对 , 很快这个指令就被撤销了 。
据说 , 希特勒痛恨口红 , 在他眼中 , 醒目的口红实在过于高调和性感 , 且不够天然 , 这令他感到厌恶 。 然而 , 英国在备战期间 , 却进行着完全相反的操作 。 首相丘吉尔从未限制过口红的配给 , 即便汽油和罐头等物资紧缺 , 需要限量供给 , 但化妆品 , 尤其是像口红这样引人注目的东西 , 却一度被视为保持士气的重要物品 , 不管是红色 , 抑或是其他颜色 , 从不加限制 。
很多化妆品品牌顺势推出战时特制口红:伊丽莎白·雅顿推出“胜利红”;Tussy推出“战斗红”;赫莲娜推出“部队红”;赛可莱思推出“辅助红” 。
尽管战时硝烟弥漫 , 每个人都身处灰暗 , 口红仍在一定程度上赋予生活一抹亮色 , 使女性保持振奋与美丽 。 /图·pexels
尽管战时硝烟弥漫 , 每个人都身处灰暗 , 口红仍在一定程度上赋予生活一抹亮色 , 使女性保持振奋与美丽 。 1937年 , 《时尚芭莎》的一篇文章曾写道:“口红传递着勇气 , 红色赋予颤动的嘴唇以坚定 。 在一个个辛酸的时刻 , 小小的口红有利剑的意义 。 ”
【口红 口红是好仆人、坏主人】参考书籍:《口红:潮流、历史与时尚偶像》 , [美
雷切尔·费尔德 , 长江文艺出版社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