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喝水都得比一比,家长越强调竞争,孩子就越容易输不起( 二 )


输不起的孩子和退缩逃避的孩子本质上都是不能客观评价自己 , 前者是觉得自己应该是事事都优秀的 , 后者则是过度地否定怀疑自己 。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 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领域 , 我们需要让孩子形成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自我评价 , 然后才能在各种竞争、选择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 。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孩子上学以后 , 各类竞争是无可避免的 , 就连幼儿园也是各种比一比 , 那该怎么办呢?
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在各种比一比的环境下做到内心强大
吃饭喝水都得比一比,家长越强调竞争,孩子就越容易输不起
文章图片
1、不要刻意营造竞争氛围
比如每天都要做的吃饭、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事情 , 虽然大部分孩子在这些事情都不是很主动积极 , 但是我们不能总是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 比着比着孩子也觉得没意思了 , 可以用假装某个动物、试一下多长时间能穿好衣服等非比赛的方式 , 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
如果孩子们一起骑车 , 可以用抓怪兽、警察抓小偷等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
2、引导孩子关注过程 , 而非结果
我们都期望事情发展的结果是好的 , 是符合我们预期的 , 但是往往会忽略要想达到这种结果是需要把控过程的 。
写到这我想起来一个让我感到心酸的事情 , 之前我去看了一场3-4岁段小朋友的平衡车比赛 , 有一个孩子没发挥好 , 最后只跑了第四 , 他的妈妈在终点线特别大声、特别愤怒地批评孩子 , 说他为什么跑不快?转弯的时候为什么迟疑了 。
孩子骑着车、戴着头盔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听着妈妈在咆哮 。
我看着这一幕特别难受 , 当天的温度大概有28度 , 三四岁的孩子们穿着不算薄的骑行服 , 带着闷不透风的头盔在烈日下一圈又一圈的骑行实属不易 , 我觉得只要能坚持完成比赛 , 中途不放弃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 。
从结果看 , 小男孩确实输了比赛 , 但从过程看 , 他是个坚强、努力、不退缩的小男子汉啊 。
倘若他的妈妈忽略结果 , 看到并肯定孩子的努力 , 再帮助孩子分析输掉的原因 , 我相信总有一天 , 这个孩子会站在领奖台上 。
所以 , 我们不要总去强调冲啊、快啊、拿第一啊 , 而是应该不断认可孩子一次又一次进步的过程 , 这次比上次跑得更快 , 今天比昨天多坚持了五分钟 , 过程一点点在前进 , 结果又会差到哪去呢?
3、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
吃饭喝水都得比一比,家长越强调竞争,孩子就越容易输不起】很多孩子怕输 , 感觉自己快要输了 , 或者发现对方做得比自己好的时候 , 就发脾气说不玩了 , 甚至把游戏工具全部推乱 。
吃饭喝水都得比一比,家长越强调竞争,孩子就越容易输不起
文章图片
前面说过这种情况和拿孩子经常比一比有关 , 输了比赛 , 自己就不会被喜欢了 ,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总是用“你最棒、你是最厉害的”这种高高捧起的方式赞美孩子 。
我们应该客观评价孩子 , 比如这么说:刚才那个哥哥跑第一 , 是因为他的爆发力确实比你强 , 在耐力方面 , 你也有所欠缺 , 但是你坚持完成了比赛 , 我相信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
4、帮助孩子制定提高能力的办法
在客观评价孩子能力之后 , 还需要有一个重要的步骤 , 就是帮助孩子有针对性的找到解决办法 , 然后一起和孩子执行起来 。
当孩子在一次次的过程中不断修正错误 , 达到进步 , 就能明白一个逻辑:结果是由过程决定的 , 通过正确的努力 , 会逐步靠近想要达到的目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