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与笔
攻占益州是刘备集团的战略目标之一,但益州险塞、蜀道难行,由于益州的地理优势,强攻定然不是上策,同时师出无名,在道义上也难站稳脚跟 。从另一个侧面看,刘备集团攻取益州一定程度上也是抓住了良好的机遇,无论是历史还是小说,刘备入川均是益州之主刘璋主动相邀,而积极促成刘璋做出这一决策的则是刘璋帐下的张松 。
小说中,张松献图的故事开启了刘备攻取益州的序幕,而张松从私藏西川地理图本到许昌遭遇曹操冷遇再到荆州受到刘备等人礼遇最终感动献出西川地理图本并向刘备提出取川建议的整个过程的线索清晰、叙述集中 。但在历史上,有关张松的故事线索似乎若隐若现,叙述也较为零散 。
张松与曹操见面的时间小说《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因曹操破了马超,声名日盛,汉中张鲁恐曹操趁势攻取汉中,于是谋划进攻益州 。刘璋闻报震恐,于是张松自告奋勇前往许昌曹操处,欲游说曹操先行进攻张鲁,以解益州之危 。小说中,张松自告奋勇前往求见曹操的时间是在曹操破马超之后,亦即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左右 。但历史记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曹操平定荆州后到赤壁之战前夕,刘璋就曾派遣张松拜见过曹操 。《三国志刘二牧传》载:“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 。”《资治通鉴》亦有相应记载:“(建安十三年)益州牧刘璋闻曹操克荆州,遣别驾张松致敬于操……操时已定荆州,走刘备,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归,劝刘璋绝操,与刘备相结,璋从之 。”
由此可见,历史上张松与曹操见面的时间更早,且张松对曹操的成见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一直持续到了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
《三国志 先主传》裴松之注引《益部耆旧杂记》载:“刘璋遣(张松)诣曹公,曹公不甚礼;”曹操为何轻慢益州使节张松?历史记载主要是因为当时曹操“已定荆州,走先主”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因此滋生了得意自满的情绪 。对此,习凿齿评价:“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是以君子劳谦日昃,虑以下人,功高而居之以让,势尊而守之以卑 。情近于物,故虽贵而人不厌其重;德洽群生,故业广而天下愈欣其庆 。夫然,故能有其富贵,保其功业,隆显当时,传福百世,何骄矜之有哉!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 。”此处,习凿齿认为曹操因一时骄傲自满而而错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
小说并没有提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场会见,而是将张松面见曹操统一放到了曹操破马超之后 。而曹操轻慢张松的根本原因亦是曹操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小说第六十回这样叙述“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用“傲睨得志”来表现曹操此时不可一世的姿态 。此外,小说还塑造了张松“候了三日,方得通姓名 。左右近侍先要贿赂,却才引入”的细节,用以集中描述曹操此时轻贤慢士的态度 。
张松的样貌与才华小说在描写曹操初见张松时,有这么一段叙述“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如果说曹操轻慢张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自身滋生了自满的情绪 。那么,张松的样貌“猥琐”以及“语言冲撞”则是小说中张松为曹操所厌恶的直接原因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三国后是什么朝代
- 三国中孙尚香为什么离开刘备
- 征程三国什么阵容厉害
- 三国十大猛将武力排名 三国猛将排名真实
- 三国东吴战役 东吴大战之前采取的第一个策略是什么
- 宝鸡的三国小镇要门票吗 用独有文化撩你来穿越
- 三国时期城市排名榜 三国时期十大城市有哪些
- 三国五大名将排名
- 三国最后谁赢了
- 三国志名将令中的多余橙将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