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处境 幽自己一默( 二 )


就拿“意思”这两字来说吧,有个很经典的段子 。有人不解领导的意思,求助于旁人,结果高人指点说你得意思意思,领导如果推脱不好意思,你就说这是小意思 。
请问上段话中出现的几个“意思”分别都是什么意思?当然这是一个桥段,您也不需要回答我,只是让我们这些每天都在说着汉语的炎黄子孙们重新体会一下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如果真让我们去考汉语四六级,没准真会被难为住一大批人 。
说话艺术之一
称谓:亲,到底谁才是你的“亲”?
我记得网上曾经有人用淘宝体称谓改编交警的对话,“亲,请您出示驾驶证 。”“亲,您本次违章扣2分罚款200元 。”亲……
如果开车时交警同志给您敬个礼以后,这么说话非得吓死几位不可 。如今是“扮熟人”的社会,我们彼此之间,只是扮演着熟人的陌生人,而真正的至亲者多成陌路 。非亲戚的亲戚们,干爹亲过爹 。
话说淘宝体称谓——“亲”,能广泛用于淘宝,并能从淘宝旺旺走下来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称谓,着实还是有它能广泛流传下去的道理 。一个城市的生活半径越大,市民之间的熟识度就会越小,大城市更像是陌生人社会,所以中国十大冷漠城市排行榜当中,北上广自然深名列其中 。在这些冷漠的城市中,可能在同一座楼里住上几年,隔壁邻居的名字还不清楚太正常不过了,有亲属同在一座城市,也很可能忙于工作疏于走动,于是被淘宝上的陌生人趁机成为了你的“亲” 。
亲戚,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淘宝里的“亲”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亲爱的”的省略语 。但是无论怎样理解,在淘宝上喊一个陌生人“亲”,会瞬间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有人也会有些许反感,但是至少不会因为人家喊了你一声“亲”,你会吓得落荒而逃,或者气愤得不再光顾这家小店 。
有句老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客气点没什么不好,尤其称谓上更有讲究 。该如何称呼同事和上司,相信很多职场中人都琢磨过,称呼得妥帖,大家都舒服,称呼得不恰当,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
所以,见人宁可高喊,不敢叫低,小主管被称为某总也会笑嘻嘻的,医院里的主治医师被称为某主任时也不会太过责怪你 。但是如果事情要反过来,就很要命了 。
小小称呼,兹事体大,不为别的,只为人的一点小小虚荣与地位,全在其中体现 。
说话艺术之二
宁说人懒,也不说人笨
曾和亲戚家的一个侄子聊“爱情”,他在北京读大一,女友在老家复读高三,我问他异地恋爱会不会有危机感?他说没仔细想过这事,只是自己经常说对方胖或者笨,不晓得这算不算是一种内心上的不安全?因为他明明知道女朋友无论相貌身材,还是智慧都非常不错 。
我觉得恋爱中的人常常是言不由衷的,明明很喜欢却偏偏否认自己的感受 。其实,不光是恋人,很多父母更是如此,但是往往说孩子笨的父母,情绪又与恋人不同,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抱怨,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希望孩子能醒悟,能更聪明些 。
你是否对身边的人说过“笨”呢?这样说是否有些不妥?
如果一个人失败了,不管是你的男女朋友,还是孩子,或者是朋友,哪怕是再无见面可能的人,千万不要说他笨 。如果非说不可,可以说他有点儿懒 。
因为笨是能力问题,懒是态度问题,性质明显不同 。谁都不希望被认为没有能力,任何方面的能力 。笨是不可改变的内因,会让所有人失去希望;而懒是可变的内因,会让人有进步的希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