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安人好|读懂了苏轼,你也就读懂了中秋( 二 )


席慕容说:“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 ”
在无数个万籁俱寂的漫漫长夜里 , 总会在脑海中浮现故里的模样 。
于是思绪如轻絮般漂浮 , 穿越重重高山 , 回到那幼时的土地之上 。
倦鸟思巢 , 落叶归根 。
故乡 , 永远是来时的方向 , 是流淌于血液中最浓郁的诗情 。
家安人好|读懂了苏轼,你也就读懂了中秋
文章图片
大图模式

离别
《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 , 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 , 明月明年何处看 。
世事颠沛 , 这年中秋 , 是苏轼与苏澈分别七年以来首次共赏月华 。
此生此夜 , 纵使无限留恋 , 却终究是明月孤帆水驿 , 依旧照离愁 。
相聚即是离别的开始 , 诗人惆怅地望月轻叹 , 不知下次见面会是何时 , 会在何地 。
那一抹忧思 , 染浸了无数人的心怀 。
回首过往 , 我们都曾有过匆匆道别 , 却再也未能相见的情谊 。
曾经以为毕了业 , 还能时常聚一聚 , 没想到奔赴社会的沙场 , 就再也没有机会看见那群熟悉的身影;
曾经以为来日方长 , 亲人总在翘首以盼 , 没想到命运无常 , 可能只是一个转身 , 彼此就天人相隔;
曾经以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 在无声无息中 , 默契地退出了彼此的朋友圈 , 从此相离数里也再难会面……
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 , 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 ”
人生的列车 , 人来人往 , 人往人来 。
某一段路上 , 给彼此留下朗朗笑声 , 已是难得 。
有时 , 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 是为了在未来漫漫的时光中可以长久相随 。
中秋之月暂满还缺 , 或许你也和苏轼一样 , 和家人匆匆相聚就要奔赴远方 , 和好友倾诉心肠后就要天涯两端 。
分别的时刻来临 , 切莫忘了紧紧相拥 。
依依惜别 , 方不辜负这缱绻情谊 。
家安人好|读懂了苏轼,你也就读懂了中秋
文章图片
大图模式

家人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其一)》殷勤去年月 , 潋滟古城东 。 憔悴去年人 , 卧病破窗中 。 徘徊巧相觅 , 窈窕穿房栊 。 月岂知我病 , 但见歌楼空 。 抚枕三叹息 , 扶杖起相従 。 天风不相哀 , 吹我落琼宫 。 白露入肝肺 , 夜吟如秋虫 。 坐令太白豪 , 化为东野穷 。 余年知几何 , 佳月岂屡逢 。 寒鱼亦不睡 , 竟夕相噞喁 。
家人闲坐 , 灯火可亲 , 是中秋最温暖的场景 。
只是对于诗人而言 , 这始终是一份触不可及的美好向往 。
此年中秋 , 苏轼憔悴卧病 , 心中却一直惦念远在天涯的弟弟子由 , 因而对月感怀 , 遥赋此诗 。
周国平说:“家是一只小小的船 , 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 ”
岁月的渡口前 , 你我皆过客 , 不管走到天涯海角 , 都走不出家人的牵挂 。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想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底下的回答是万家灯火 , 心酸各不相同:
“从行李箱里拿出了一件没有穿过的衣服 , 把头埋进衣服里 , 闻到的全是家的味道 。 ”“跟妈妈视频 , 妈妈以为已经挂断了 , 然后手机里的妈妈马上开始抹眼泪 。 ”“每天下班 , 路过楼下人家的厨房 , 闻到刚刚做好的饭菜的味道 , 看到昏黄的灯 , 就会泪眼模糊 。 ”
少不更事之时 , 总是习惯性地忽略来自亲人的问候 。
踏上了独行的旅程 , 又会绵绵思念 , 那夜里等你回来的微黄的灯光 。
或许 , 曾经不堪一击的我们 , 终会在一轮又一轮的月圆月缺中成长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