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老子:知足者富,知止者久( 二 )
人们常说,做人要懂得知足,知足常乐 。实际上,做人也要懂得知止,知止不殆 。知足是一种心理状态,知止则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
《元史》中记载了大哲学家许衡的一则故事:公元1232年,蒙古兵的铁蹄踏进河南新郑,许衡跟随众人一起逃难 。时值盛夏,天气炎热,途径河阳的时候,由于长途跋涉,大家又累又渴,就在路边停下来休息 。这时,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梨子,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解渴 。只有许衡一人端坐在路边的树下,一动也不动 。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去问许衡:“你怎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梨吃呢?”那人不屑地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逃难去了,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正色道:“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试想,在那种情况下,如果许衡也像其他人一样去摘梨吃,肯定不会有人指责他,但是在可口的梨子面前,他止住了脚步,守住了内心做人的准则,他的知止,保持了人格的坚挺,体现的是高尚的精神境界 。
《史记》中也有一个故事: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他非常喜欢吃鱼,于是就有人给他送鱼,他拒而不受 。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不能接受你的鱼 。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接受了你送的鱼,就会有更多的人来送鱼,甚至送更加贵重的东西,我就会因此触犯律法而被免去宰相之职,从此就买不起鱼了,到那时,你还会再来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到鱼吗?所以,我绝不能接受你送的鱼 。”
【知足者|老子:知足者富,知止者久】“鱼”对公仪休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有人给他送鱼,他本可以欣然笑纳,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的理由很实在,就是贪图不该得的东西,会让他失去本该拥有的东西 。他的知止,体现的是一种远见和智慧 。
“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既要积极进取,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当行则行,该止则止,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
文章图片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云:“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如果欲望得不到节制,最后只会是失去所有想得到的;如果已经拥有了还不知满足,最终也必将会失去原有的一切 。
心不知足,则无所不取;行无所止,则无所不为 。天下有道,要适度而止,要知足知止 。
知足、知止,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把快乐建立在对事物通透的认识和理解上,看透事物发展的规律,明白无穷欲望带来的恶果,及时终止自己的欲望而免遭损失和灾祸,这样才会获得长久的平安富足和快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真凶 故事:过了74年才发现真凶另有其人,凭一双拖鞋为死者洗冤
- 作者:黎荔这是一个落叶萧萧的季节。|不要辜负了落叶
- 作者:黎荔本来 一去江湖远,但求归心宁
- 高圆圆 高圆圆真太沉得住气了!
- 作者:黎荔国庆长假返乡 回到故乡,我放慢了节奏
- 本文转自:速新闻寄件人:刘运刚年龄:47岁职业:社区干部(速新闻记者 徐其崇)“这张明信...|明信片上的“微心愿”?丨愿做“三重父母”的好“儿子
- 能成大事者,都有这些特征表现,你有几个?
- 本文转自:上海长宁“夜以继日”“白加黑”“连轴转”“不眠不休”……自上海本轮疫情开始后这...|这些天,长宁这些医务工作者的朋友圈刷爆了……
- 《易经》:人生失败者,往往败在2件小事上,难怪越活越失败
- 复婚 “先假离婚,等我妈消气再复婚”愚孝男回头复婚,才知已有继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