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代表什么节日?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和禁忌?

  清明代表什么节日    清明节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祭祀日,在这一天人们对已经去世的人们进行祭拜,也就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这是对死者的一种怀念的仪式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
  现在流传的节日中,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也是唯一演变成节日的节气,并由此产生出许多习俗 。诚如《岁时百问》所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如果我们把春天比做一位少女,立春时她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而到了清明,已由豆蔻年华长成--A靓女,楚楚动人 。此时春光明媚,空气清新,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在房间憋闷了一冬的人们,顿觉“天边光景一时新” 。于是不管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人们纷纷到野外踏青,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
  清明民俗【清明代表什么节日?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和禁忌?】   清明节是24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四月四日或五日 。传统上,这一天 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亦称“扫墓” 。
  清明节期间,古代中国人习惯戴柳条编制的头饰 。这源于佛教的影响,他们认为柳 枝有魔力,可以驱鬼辟邪 。所以戴柳枝头饰成为一种传统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
  除了清明扫墓戴柳枝头饰外,还有纯粹的娱乐活动,诸如放风筝、荡秋千等 。尤其在 中国北方,春季是多风的季节,正好放风筝 。所以清明期间放风筝成为一种普通的活动 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的风筝史是很有意思的 。据说风筝是2000多年前由传奇式的著名 木匠鲁班发明的 。
  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所以叫木鸢 。“Mu”的意思是“木头”,“Yuan”的意思 是雀鹰,雀鹰是一种鸟 。所以“Mu Yuan”的意思是“木制的雀鹰” 。纸的发明同样引起风 筝制作者的注意,不久风筝又叫“纸鸢”,“Zhi”意思是“纸”,所以“Zhi Yuan”的意思是“纸雀鹰” 。
  风筝不仅用来娱乐,也用于军事目的 。有描述特大风筝的历史记载,据说有的风筝大到足以把一个人带到高空去观察敌人的行动 。大约在1500年以前,梁武帝(梁朝皇 帝,502——549)在南京被判军围困时就是用风筝送出呼救信号取得外援的 。
  在唐代,人们开始用薄薄细细的长竹片连接起来做风筝 。当这种风筝在空中飞得很高时,风会使这些竹片震颤发出低沉的拨弦声,非常像中国古代的一种叫筝的弦乐器 。以后,又有了“风筝”这个人人皆知的名字 。
  在清朝,人们把风筝放得高高的,然后放开风筝绳,让它飞走 。认为这样厄运和疾病 也会随它而去 。相反,捡到别人丢的或放的风筝会带来厄运 。
  有些爱好者喜欢在晚上放风筝 。他们把里面装有蜡烛的小彩灯点着 。系在风筝绳 上 。几十只风筝一齐飞向天空,闪烁着多种颜色的灯光构成一条条弧线点缀着夜晚的天空 。
  过去观光者都到天安门广场看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风筝,最大的可能有100米长,用100个小的风筝连成一条龙或一条蜈蚣 。每年的4月份在中国东部的山东省举行的 潍坊风筝节,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它吸引着全世界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和放风筝的竞赛者 。

  清明节禁忌   在民间清明节有很多禁忌 。如清明忌讳刮风、下雨、阴天 。人们认为,清明有风,主早;有雨,会对麦子造成伤害 。相传清明不明是荒年的兆头 。
  在晋北地区,女子禁忌上坟,只有男子才有上坟的权利,上坟之后,回到家要用烧剩饿纸钱剪成门形,贴在门上 。临沂地区,忌讳妇女在清明时节回娘家,否则,会死公公 。而有些地方就恰恰相反,刚过门的新媳妇一定要在清明时回娘家,相传,不回娘家,婆婆会死 。而在山东即墨有青年妇女躲清明的风俗,相传这日天界会有凶神下凡抓俊俏的姑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