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常见的校园霸凌,就在孩子身边,却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略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 , “校园欺凌”仅限于身体的伤害 。 其实 , 有些时候 , 言语上的欺凌 , 对孩子的伤害远大于此 。
去年11月 , 15岁的童星邵一卜 , 就因同学造谣诽谤及言语攻击 , 让她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 万般痛苦之下 , 她选择从6楼跳下 , 以求解脱 。
所幸的是 , 在她坠楼的过程中 , 被电缆线短暂地接住 , 随后才摔落在地 。 这才让她有了生还的希望 。 经过了3个半月的治疗 , 邵一卜死里逃生 , 保住了性命 。
由于言语上的欺凌较为隐蔽 , 许多家长、老师都把它误以为是开玩笑 , 所以没有加以干涉 。 然而 , 家长及老师的这种忽视 , 却可能导致欺凌者更加变本加厉 , 进而使孩子长时间受到言语上的欺凌 , 给孩子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 。
文章图片
什么是言语欺凌?什么是开玩笑?如何辨别开玩笑和欺凌间的分寸?家长又该如何教孩子正确应对言语欺凌呢?
什么是言语欺凌?什么是开玩笑?
言语欺凌 , 通常指的是欺凌者用挖苦、嘲笑、讽刺、辱骂等语言 , 直接或间接地攻击他人 , 导致他人名誉、尊严受损 , 进而使他人产生尴尬、愤怒、沮丧等感受 。
在心理学上 , 开玩笑被称之为游戏性玩笑 。 是表达者为了给大家营造出愉悦的氛围 , 通过和蔼的语气、幽默的语言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这时 , 被开玩笑的人 , 并不会感受到苦恼 , 也会因开玩笑而开心 。
俗话说:“言者无心 , 听者有意 。 ”言语欺凌和开玩笑的最大区别 , 在于听者的理解和感受上 。 当然 , 要辨别出对方的话有没有攻击性 , 对于有一定认知能力的人来说 , 是没问题的 。 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 , 就不一定能辨别出来 。
有研究表明 , 开玩笑的行为 , 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 , 大多只会看到玩笑中消极的一面 。 只有年龄较大的孩子 , 才会看到开玩笑中积极的一面 。
可见 , 开玩笑与言语欺凌的意图 , 存在着很强的主观性 。 而两者带给孩子的感受 , 又有着天差地别 。
如何辨别开玩笑和欺凌?
在我国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 , 有这么一条规定:“学生欺凌 , 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 , 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 , 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 ”
文章图片
从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 , 欺凌行为的实施人 , 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给对方造成伤害 , 但又故意为之 。 而开玩笑的实施人 , 主观上并不希望给对方带来痛苦 。 开玩笑的孩子 , 更多的是抱着好玩、好奇的心态而为之 。
还有一种情况 , 就是有些孩子在起初本来是抱着开玩笑的心态 , 并没有恶意 。 但当对方明确表现出抗拒行为后 , 开玩笑的孩子还是不停止 , 这时 , 行为就从无意转变为故意 , 最终可能发展成为欺凌行为 。
比如 , 看到比较胖的同学 , 有些孩子会用侮辱性的语言给对方取外号 , 故意称对方为“胖猪” , 这种行为就属于欺凌行为 。 而在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之间 , 会称比较胖的朋友为“国宝” , 当对方没有表示反对 , 也乐于接受 , 这就属于开玩笑 。 但当对方表达不喜欢被这么称呼 , 同学还是故意这么叫他 , 那么 , 这种行为就可能会发展成欺凌 。
家长该如何教孩子正确应对言语欺凌?
有些家长在得知自家孩子被欺负时 , 常常会责备孩子:“你不会骂回去啊?怎么这么没用!”这种做法 , 不仅没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 反而会让孩子认为跟父母讲也没用 ,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 , 孩子就会不想再告诉家长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4种有效的催乳食物
- 电动车用电快什么原因
- 顽固辣椒油清洗绝招
- 死海蟹蒸多久
- 北京的地铁几点停运
- 新车怎么样去甲醛最快
- 凉鞋发黄了怎么洗变白
- 梦蝶情感:老公又懒又自私怎么办?
- 小学生把学校发的东西弄丢了,家长:只知道着急
- 世界上被证明最有效率的四个学习方法,最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