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带怎么形成的 四川地震带形成原因

导语:位于地震带的地区是很容易地震的,地震带内的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 。四川是我国地震多发区之一,因为位于地震带上 。那么,大家清楚四川地震带怎么形成的?四川地震带形成原因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川地震带怎么形成的
形成原因是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而众多地壳脆弱的地带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地震带 。地震带就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 。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 。地震带皆位于板块交界处 。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 。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 。
四川地震带是南北地震带,它是以青藏高原地壳为主体和兼并了扬子地块西部而成的新生构造实体,具弥漫性边界 。构成其基本格架的巨型反S形或缓弧形构造带,分布在中部的弧顶朝南的弧形构造以及发育在东界附近的旋卷构造,成为南北地震带的三大构造特色,它们都是塑性伸展流动的产物 。
中国比较大的地震
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过了强度为里氏7.8级的大地震,仅仅用了23秒这座繁华的都市便沦为了一片废墟,682267间民用建筑便有656136间倒塌,更令人痛心的是有242769人在地震中不幸身亡,更有164851人身受重伤 。
而在唐山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全都感受到了唐山大地震的摇动,甚至连天安门城楼都在微微的颤动,强烈的震感觉,让大半个中国都瞬间进入到了惊恐的状态,到了早上6点电信局报告和全国各地的联络,唯有唐山的电话通信中断 。
一场浩大的求援活动展开了,在大家同心协力之下,将受灾幸存的者一个个从灾区救了出来 。与此同时因为这场空前浩大的灾难,人类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防御地震灾难也迈出了一大步,在唐山抗震实践中,诞生了“地震社会学”,根据《唐山市志》记载最多的一次共有11万的外市援建单位的工人在唐山施工,经过了10年的重建,唐山再次变得焕然一新 。
【四川地震带怎么形成的 四川地震带形成原因】海原地震
在中国近代以来,没有任何一次地震的波及范围能够和还远地震相提并论,根据史料记载这场地震让200公里以外的兰州十分之三的房屋倒塌,让400公里以外的西安“门窗暴响”、“房摇墙踏”距震中1000公里的北京“电灯摇动”,而位于地震的中心的人们遭遇的是怎样的场景想必是可想而知了 。
这场地震的震级达8.5级,震源深度6千米,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 。地震发生最核心的二百里范围,包括海原县、固原县、隆德县、西吉县、靖远县等地方,只要是挨近震源的全部化作废墟 。
更可怕的是当时救援条件本身就有限,由于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北洋军阀对巨大的地震灾难无力救助 。而地震又造成交通闭塞,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难以进来 。当时正逢寒冬腊月,就算是劫后逃生的,最终不是被冻死就是被饿死 。牲畜在地震中死亡散失,而狼狗却成群结队地出来以人为食 。根据记载,这场大地震最终造成了28.82万人死亡,另外还有30万人受伤,这样的天灾可以说实在是百年难得一见 。
华县地震
这场大地震并非发生在近现代,而是发生在明朝时期,根据《中国灾荒史》的统计,在明朝276年的时间内,一共发生了1011次自然灾害,其中旱灾174次、水灾196次、冰雹在1 12次,风灾97次、蝗灾94次、疫灾64次、歉饥93次、霜雪之灾16次、地震则在165次 。而明王朝存在的时间为276年,平均算下来一年半就要发生一次地震 。而在整个明朝,有史料记载的,发生过最大的一次地震就是华县大地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