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巨型计算机系统 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系统

导语: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系统也是一直在更新升级中 。我国是有巨型计算机系统,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第一个巨型计算机系统是什么?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系统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第一个巨型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
第一个巨型计算机系统是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是在1983年12月研制成功的,1999年,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制开发“银河—Ⅲ”巨型机,运算速度在百亿次以上 。
它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 。银河,即银河计算机,是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巨型计算机系列之一 。
目前“银河”系统是我国运算速度最快、存贮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子计算机;主要事件包括:1983年银河计算机秒算次数上亿;1993年银河全数字仿真—Ⅱ型计算机;1997年“银 河-III”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 。
“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其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亿次以上的巨型计算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之一,并在石油勘探、气象预报和工程物理研究领域广泛应用 。
银河系列介绍
银河—Ⅰ1983年11月我国第一台被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历经5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了 。它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成了继美、日等国之后,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
银河—Ⅱ1992年11月1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 。填补了我国面向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并行巨型计算机的空白 。
银河—Ⅲ1997年6月1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京通过国家鉴定 。该机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储结构,面向大型科学与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基本字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 。该机有多项技术居国内领先,综合技术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
中国著名巨型计算机有哪些
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 。其设计主持人为两院院士慈云桂教授 。慈云桂教授(1917年4月5日 – 1990年 7月 21日)也被称为中国巨型机之父 。
1992年11月19日,“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 。
1995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曙光1000 。这是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套大规模并行机系统,峰值速度达每秒25亿次,实际运算速度超过10亿次浮点运算,内存容量为1024兆字节 。
1997年6月19日,“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 。该机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储结构,面向大型科学与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基本字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 。
1999年,由清华大学研制的“探索108”大型群集计算机系统及高效能网络并行超级计算机THNPSC-1问世,其最高浮点计算速度达到每秒300亿次;
1999年,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中心首台“神威Ⅰ”计算机通过了国家级验收,并在国家气象中心投入运行 。
2000年1月28日,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863项目“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通过鉴定,其峰值速度达到1100亿次,机群操作系统等技术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
2000年,由1024个CPU组成的“银河Ⅳ”超级计算机系统问世,峰值性能达到每秒1.0647万亿次浮点运算 。
2000年,由上海大学研制的集群式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自强2000-SUHPCS在上海诞生,其峰值速度为每秒3000亿次浮点运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