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路上的你我|影后周冬雨,为什么总演不好电视剧( 三 )


试图用擦脖子的方式掩饰“假哭”
《春风十里不如你》中 , 两个朝天辫极力表现人设的可爱 , 但用力过猛的表情 , 总是时不时让人跳戏 。
《魔都风云》里 , 持续性傻笑 。
间歇性花痴 。
她的这些电视角色 , 不仅高级感匮乏 , 而且辨识度极低 , 举手投足都在示范“开心就是笑 , 伤心就是哭”的二元对立式表演大法 。
差别之大 , 让人怀疑演电视剧和演电影的根本不是同一个周冬雨 。
有网友调侃:“她每拿一个影后 , 就要奖励自己一部烂剧 。 ”
周冬雨在电影与电视剧之间反复横跳 , 也在好演员和烂剧女王的切换中进行口碑的“酸碱中和” 。
但无论是网友的玩笑还是她肉眼可见的实际表演 , 似乎都在证明:
周冬雨 , 好像真的演不了电视剧 。
“下凡” , 是个伪命题“演不了电视剧”的电影演员 , 不只周冬雨一人 。
汤唯主演的《大明风华》口碑翻车 , 剧中“脸若银盘”的她风韵尽失 , 电影里的妩媚气质全线失踪 。
这真的是汤唯?
《宸汐缘》里 , 张震从男神变“雪村” , 古装扮相 , 充满了“下一秒就要打八极拳”的违和感 。
《上阳赋》中的章子怡 , 扮演十五岁大女主 , 单薄的演技并没有让这个“熟女变少女”的角色立住 , 反而令人觉得“15”这个年纪被调戏了 。
只是那个无忧无虑的15岁小郡主
这三部大制作开播后的豆瓣评分 , 分别是6.6、5.5和5.8 。
个个演技派 , 个个滑铁卢 。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 , 近几年 , 电影演员去拍电视剧 , 开始被称为“下凡” , 而没演好 , 就是“下凡失败” 。
“演话剧的看不起演电影的 , 演电影的看不起演电视剧的 。
就好比看场话剧要花掉999 , 电影可能特价29.9 , 电视剧呢不充会员不要钱 。 ”
电影总是比电视剧“高端” , 成了不少演员和观众心中 , 心照不宣又理所当然的“鄙视链” 。
当年 , 张艺谋也曾叮嘱刚声名鹊起的章子怡:永远别演电视剧 , 不要自降身价 。
如此直白的价值排序 , 仿佛彰显着影视从业者的等级序列 。
可被称作“下凡”的电影演员 , 许多并没有实现想象中的“降维打击” , 反倒均匀地“糊”作一团 。
所谓的“凡间” , 不是想下就能下的 。
平心而论 , 电影中表现出色的演员演不了电视剧 , 不全是演员的锅 。
本质上 , 电影和电视剧 , 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制作方式 。
大银幕和小荧幕 , 也绝不只是尺寸大小的区别 。
电影讲求精微叙事 , 导演的功力与个人风格 , 比演员更能主导影片 。
举个例子 , 让周冬雨名声大噪的《少年的你》和《七月与安生》的导演都是同一个人——曾国祥 。
他对单一场景和细节的处理 , 让周冬雨的哭非但不“狰狞”、不“恐怖” , 反而在镜头放大的细节里 , 表露出一
种楚楚可怜的感觉 , 瞬间引起观众的共情 。
当周冬雨离开了曾国祥的运筹拿捏 , 离开了电影的视听语言和IMAX大屏幕后 , 同样的哭就变成了“五官乱飞”、“歇斯底里” , 以及“涕泪横流” 。
“判若两雨”
除了作者导演的主控外 , 拍摄周期也是影响演员发挥的重要因素 。
习惯了“入戏快、强爆发”体系的电影演员 , 很难立刻融入用“慢节奏表现生活感”的电视剧 , 更别说要维持这
种状态 , 撑起动辄几十集、上千分钟的剧情 。
在长时间拍摄的持久战下 , 电影演员不适应“持久战”的不足 , 难免被无限放大 , 观众们产生视觉疲劳也就不难
理解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