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故事|“我是为你好”: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源于对亲子关系的认知错误( 二 )


03不禁让人想起《以家人之名》中 , “月亮”齐明月和她的妈妈 。
齐明月从小无论是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 跟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全部被她妈妈给限制着 , 好似无论齐明月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意见 , 都是错的 , 只有身为母亲的妈妈 , 才是对的 。
直至齐明月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 , 身为记者的她想去北京深造 , 可依然被她妈妈给阻扰 , 因为齐妈妈希望她留在当地考公务员 。 这个时候 , 一直以来都是乖乖女的齐明月彻底爆发了 , 哭着与妈妈吵了起来 , 那样的愤怒和不甘 , 那些憋在心里的苦楚 , 深深地触动着有相似遭遇的观众 。
为什么在这部电视剧中 , 齐明月的家庭最触动人心 , 因为最贴近生活 , 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和这样处处打着“我是为你好”的父母 , 在生活中简直太常见了 。
042020年5月 , 青岛律师张灵在家中被勒死的案件在网上颇受关注 , 15岁的女儿有重大杀人嫌疑 。
15岁是花一样的年纪 , 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一个花季女孩做出如此残忍的弑母行为呢?
单亲家庭 , 母亲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给了女儿 , 在母亲眼里女儿就是她的全部 , 她未来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 所以严苛得理所当然 。
有网友说 , 也许母亲这份沉重的爱 , 让她产生了太大的压力由此引发矛盾 , 这份高压下或许就在她心中压抑了很久了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
很多时候父母给了我们选择 , 却又往往否认我们的选择 , 给了我们信任实际上对我们并不信任 。
从小到大都是打着“都是为你好”的旗号去肆意地说教、辱骂、甚至挨打 。
他们都在忙着锲而不舍地改造我们却从来不顾我们的想法 , 也不问我们内心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即使长大了还是要强硬地干涉和控制着我们的选择权和人生 , 而父母带来的压力会一直伴随着我们 , 让我们无所适从 。
05徐峥自导自演的电影《囧妈》 , 讲述的就是一对生活中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一场治愈之旅 。
徐伊万的母亲卢小花是个控制欲极强的人 , 年轻时就限制丈夫的社交 , 丈夫去世后 , 便开始事无巨细管着孩子 。
从发型、体型、健康状况到谈恋爱、结婚、要孩子 。 每一步都要符合母亲心意去发展 , 一言不合了就随时给儿媳妇打电话“催生” 。
这就是当今社会很多妈妈们的真实写照 。
大概所有的父母都认为他们的想法才是世上最正确的 , 这一切来源于他们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你是我生的 , 你吃我的穿我的 , 就必须凡事听从我的安排 。
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长大去发展 , 偏离他们预想的轨道 。
许多孩子的都过着提线木偶般的生活 , 这根线紧紧地攥在父母的手里 , 去完成他们眼里所谓的完美的表演 , 可却忘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而不是谁的附属品 。
作为子女的我们也应当理解父母的出发点 , 若父母要求的事情确实不是你喜欢的 , 可以多和父母好好沟通 , 相互理解 。
纪伯伦说过:孩子不是因你们而来 , 只是借你们而来 。
希望父母们都能时常静下心来认真地和孩子们沟通交谈一下他们的喜欢什么 , 讨厌什么 。
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 , 而不是全部都为他们去设定好 。 然后把手中的这根以爱的名义的线放松来 , 让他们自己去找寻更美好的未来 。
End 。
话题讨论:你如何看待父母挂在嘴边的“我是为你好”这句话?欢迎留言讨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