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育儿的正确方式,不是先去改变孩子,而是父母从成长自己开始
文/书研
你好呀 , 我是书研 , 欢迎来到我的一方小筑 。 在这里 , 育儿不浮躁 , 也不焦虑 , 有的只是静静地用心陪伴 。
一位读者给我发来私信 , 她说自家15岁的儿子不肯上学 , 天天待在家里玩游戏 , 也不愿意跟父母说话 。
她看到孩子这个样子 , 每天吃不下 , 睡不着 , 整个人都快要崩溃了 。
文章图片
这位读者还说 , 她在网上看了许多教育类的文章和视频 , 学到了一些育儿方法 , 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 知道要多理解和陪伴孩子 , 可她就是用不到孩子的身上 。
道理知道一箩筐 , 但当现实的问题袭来时 , 依然是束手无策 , 完全用不到孩子身上 , 这又是为何?
因为这样的想法 , 它本身就是错误的 。
身为父母 , 我们看书、看文章或看视频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 , 首先要做的是自己用起来 , 作用于自己 , 成长自己 , 而不是纯粹的只想用在孩子身上 , 目的就是为了去改变孩子 。
文章图片
教育学家孙敬修曾对父母说:
“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 , 脑子是录音机 , 你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 。
父母真正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 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 首先你就要去做那样的人 。
【学习育儿的正确方式,不是先去改变孩子,而是父母从成长自己开始】在和这位读者聊的过程当中 , 我发现她一直说的都是孩子的不好 , 以及自己有多么的无奈和难受 。
文章图片
整个和她的对话 , 让我感受到的是 , 她只是想找个人听她说说她的烦恼忧愁 , 而不是真的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 , 至少是并不急迫的 。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如果妈妈在生活里经常是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 , 每天看到孩子就“如临大敌”般恐慌 , 那孩子又怎么可能静得下心来好好学习 , 顺畅地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
一个家庭里是有“磁场”的 , 父母积极向上 , 富有包容心 , 整个家庭的氛围就会是温馨欢乐和有爱的 , 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被吸引 。 反之 , 孩子则会想要逃离 。
家庭的“磁场”是相互吸引还是彼此排斥 , 取决于父母对自己语言、行为和思想的修炼 。
文章图片
想要通过学习来教育好孩子 , 怎么才是正确的方式呢?
*首先是思维的转变
说到思维的转变 , 我深有体会 。 因为在两年前 , 我就如这位私信我的读者一样 , 眼里看到的全是自家青春期孩子的各种不良表现 , 嘴里满是对孩子的抱怨和指责 , 心里更是充满着浮躁、焦虑和愤怒 。
如此种种 , 所造成的后果是亲子关系恶劣 , 彼此痛苦不堪 。
那时的我也是各种学习 , 寻找各种方法 , 想要将孩子变好 , 可结果并不遂人愿 。
文章图片
直到后来 , 我开始将目光转向自身 , 关注自己的成长 。 无形之中 , 我的思维也发生了改变 。
当思维改变了 , 原来困扰我的关于孩子的问题虽然还在 , 但我却有了新的视角与思考 。
因此 , 一定要知道 , 父母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成长自己 , 活出最好的自己 。
这种知道就是一种思维的转变 。
思维是一个人内心中真实而又顽固的想法或信念 。 只有思维改变了 , 其看待人事物的角度才会发生改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