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微说|美国发现苏联人才一篇旧文,如获至宝,四十年前催生F117战机


情微说|美国发现苏联人才一篇旧文,如获至宝,四十年前催生F117战机
文章图片
情微说|美国发现苏联人才一篇旧文,如获至宝,四十年前催生F117战机
文章图片
情微说|美国发现苏联人才一篇旧文,如获至宝,四十年前催生F117战机
文章图片
情微说|美国发现苏联人才一篇旧文,如获至宝,四十年前催生F117战机

【情微说|美国发现苏联人才一篇旧文,如获至宝,四十年前催生F117战机】F-117A
F-117A是全球首款服役、参战的隐身战机 , 用于在高威胁环境下突袭敌方重要目标 , 自1981年首飞 , 1982年服役 , 驰骋沙场多年 。 其最大平飞速度1040千米/小时 , 作战半径超出1000千米 , 单机成本达到1.33亿美元 。
F-117A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进行设计 , 可其设计灵感并不完全来源于该公司 , 而是来源于一位名为彼得.乌菲特塞夫的苏联科学家的论文 。
彼得.乌菲特塞夫的论文
乌菲特塞夫于1931年出生于阿尔泰山区 , 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 自幼失去父亲 。 但是乌菲特塞夫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 而是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 通过自身努力考取了敖德萨大学 , 并在毕业后进入了苏联国防部的无线电工程研究所 。
乌菲特塞夫研究的电磁波反射技术并不是苏联当时重视的方向 , 且认为乌菲特塞夫发表的论文意义不大 , 由此乌菲特塞夫能够被译成英文在国际上发表 。 由此 , 美国发现了乌菲特塞夫的一篇旧文 , 文章内容表示能够通过一些方法计算出雷达反射截面 , 再通过结构设计来降低雷达反射截面面积 , 从而使大型飞机也能尽可能地“隐蔽行踪” 。
美国加以利用
美国如获至宝 ,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研制隐形飞机使便用到了乌菲特塞夫论文中的理论知识 , 解决了好些难题 。
在造出符合预期标准的原型机后 , 美国便开始对原型机进行改进升级 , 最终成功催生出了F-117隐形战机 。 据悉 , F-117隐形战机的雷达反射截面仅有0.001平方米 , 就当时的技术而言 , 已经十分了不起了 。
彼时苏联与美国的冷战持续已久 , 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不断增长的军工制造技术令美国坐立不安 , 能够隐蔽身形、踪迹的F-117无疑降低了美国在面对苏联空中力量时的压力 。 美国的隐身战机一旦能够躲过苏联探测雷达的耳目 , 即使苏联战机的打击能力再强 , 劲儿也没处使 , 还有可能让自身陷入危险的境地之中 。
苏联在知道本国科学家的研究技术使自己的竞争对手颇为受益之后 , 自然也是懊恼不已 。 可这本不是彼得.乌菲特塞夫的问题 , 要怪只怪苏联不能“慧眼识珠” , 而美国的“嗅觉”过于敏锐罢了 。
结语
所以说 , 不论哪个时代 , 人才都是最大的财富 , 国家要做到的就是发掘、认可这些人才 , 来提升自己的发展速度与竞争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