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念念|贾平凹:余生想活得自在,做好这一件事就可以了


仲念念|贾平凹:余生想活得自在,做好这一件事就可以了
文章图片
仲念念|贾平凹:余生想活得自在,做好这一件事就可以了
文章图片
仲念念|贾平凹:余生想活得自在,做好这一件事就可以了
文章图片
仲念念|贾平凹:余生想活得自在,做好这一件事就可以了
文章图片
仲念念|贾平凹:余生想活得自在,做好这一件事就可以了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 , 难免会有很多束缚:爱情、亲情、家庭、人际关系、事业等等 , 身上的责任 , 让人无法自在 。 不仅如此 , 在承受着生命的重量之时 , 还总是不被人理解 , 时常倍感孤独 。
尤其是在看到很多人在朋友圈里晒幸福、晒旅行美照时 , 会觉得别人的人生 , 好像总是很自在 , 不禁心生羡慕 。 但更多的 , 是想让自己的生活 , 也能那般自在 。
时而也会有这样的疑问:难道别人的人生中 , 没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吗?难道不会经常感到孤独吗?难道别人的人生 , 就真的比自己容易吗?
这些问题 , 在读了贾平凹的《自在独行》之后 , 我有了全新的解答 。
无论是谁 , 都只能陪你走过一段人生从我们出生开始 , 父母的爱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 他们是陪伴我们前半生的人 , 但他们终究会老去 , 成为我们记忆中的安慰和疼痛 。
在贾平凹的《自在独行》中 , 第一篇《纺车声声》便写到了关于母亲的记忆 。
开头是一段关于纺车的描写 , 把人拉入一个母亲纺布的立体而生动的画面中 , 尘封的记忆也随之被打开 。
可能在你的记忆中 , 关于父母 , 不是关于纺车 , 但一定有一个物件、一个场景 , 或者一种声音、一种味道 , 让你回到儿时的记忆里 。
贾平凹儿时的生活条件 , 和现在的很多人相比 , 要艰苦得多 。 但是那些记忆里 , 不止有生活的艰难 , 更多的是一家人齐心向前的力量 。
父亲在“改造” , 母亲用纺车撑起了一个家的生活开支 , 无奈纺车坏了 , 为了帮助母亲购置新的纺车 , 贾平凹去山里砍柴去卖 , 受了很多伤 。 但回想起来 , 这些伤痛最终都会被生活有了新希望而冲淡 。
而后离开家 , 收到父亲的信 , 耳边还是会响起那辆纺车的声音 。
长大以后离开家 , 是很多人必然会经历的 , 人生的孤独就此开启 。 父母的教诲还犹在耳边 , 但内心深知 , 他们已不能陪自己一同远行 。
这时才明白 , 少时被迫长大伴随着痛苦 , 但是离开父母 , 独自行走的时候更孤独 。
人越优秀 , 可能越需要禹禹独行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 , 是大多数父母的心愿;人往高处走 , 也是很多人从小的信念 。 只有自己变得更好 , 很多东西 , 才能有话语权和选择权 。
我们从小地方走向更大的地方 , 开拓眼界 , 努力地向前走 。 但是在夜深人静时 , 蓦然回首 , 却发现自己已经独自行走太久 , 不免有些孤独 。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 , 有一篇散文叫《孤独地走向未来》 , 他讲到了自己遇到的一位文学界的孤独人 , 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先生 , 当一碗肉摆在面前 , 大家都在眼睛盯着 , 并努力去要吃到 , 你却首先将肉端跑了 , 能避免不被群起而攻之吗?”
这句话 , 让这位先生泪流满面 , 而两人之间却并未成为知己 。
这样的心结 , 直到后来看到这位先生的文字 , 贾平凹才明白:有些人 , 注定要孤独的 , 但是这些人 , 禹禹独行 , 从不需要怜悯和同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