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说心语|清华妈妈辞职带娃引热议,网友:再优秀又怎样,还不是在家带孩子( 二 )


“首先 , 在家带娃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 , 希望全社会能有这个价值观 。 另外 , 这个妈妈把全职带娃做成了事业 , 两全其美 。 再者 , 不是名校毕业就能真正做好父母的 , 而足够好的父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套路 ,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是匹配出来的 。 父母本身的人格特点 , 成长经历 , 孩子本身先天素质 , 本性特点 , 带孩子是件高难度又极富创造力的事情 , 带娃不是不工作在家就叫带娃了 。 ”
“这么多人说‘清华有什么用 , 还不是在家带孩子’这句话是有问题的 , 看上去她是在家带孩子 , 可她也在利用知识和头脑赚钱 , 同时她还在一对一地教育引导孩子 , 比起她上班 , 经常加班出差 , 那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去了 。 ”
看来 , 这届网友还是清醒的人多 。 高学历的马兰花辞职带娃 , 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 她两个孩子的表现也早已说明一切 。
在马兰花分享的带娃日常里 , 她的两个孩子聪明活泼 , 性格非常可爱 。 平时 , 她三岁多的儿子信手拈来就能熟练背诵许多古诗 , 包括《木兰辞》等长诗 , 这样丰富的知识储备 , 令不少网友都感慨:“我都比不过一个三岁的孩子 。 ”
两个孩子的表现证明了马兰花的选择是对的 , 因为正是日积月累中她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 , 才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养成了这么多优秀的好习惯 , 古灵精怪惹人喜欢 。 从长远来看 , 马兰花为孩子将来的学习、为人处世等行为都打下了坚固的好基础 。
而且 , 马兰花辞掉投Z经理的工作时 , 她的领导还很惋惜地挽留她:“给你两年时间 , 干不好再回来 。 ”领导的这句话无疑肯定了马兰花的价值 , 也证明了她除了专职带娃之外还是有退路的 。
但马兰花却从来不想给自己留退路 , 做了辞职带娃的决定后 , 马兰花开启了工作带娃两不误的生活模式 。
她把带娃的经验日常做成视频分享到网站上 , 因为足够专业又没有表演痕迹的内容展示 , 马兰花的视频吸引了不少观众 , 有些观众对马兰花分享的理念和方法非常认同 。
有位粉丝妈妈甚至在观看马兰花的视频和直播时 , 做了许多培养孩子的方法笔记 , 连续好几天整理到凌晨一两点再将笔记发到群里 。
还有不少中学生粉丝慕名而来 , 抱着学习的上进心态观看马兰花的视频 , 有时他们还会直接留言请教中高考复习方法……
马兰花把带娃变成了事业在经营 , 不仅收获了一百多万粉丝 , 开始了直播带货 , 挣到了钱 , 还没有忘记初衷 。
在她的陪伴下 , 她的两个孩子肉眼可见地比同年龄段的孩子更早慧 , 而且许多人也因为她分享的育儿经验得到了帮助 , 这就是她高学历的全职妈妈的价值体现 。
而且 , 笔者也认为马兰花的这个选择很明智 , 毕竟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时间就这三、五年 , 他们一生中的很多习惯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
如果这时候没有人及时引导他们 , 带领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 那么等他们长大了 , 思维方式固化 , 再想改就很难了 。
马兰花选择留出这几年 , 专注地陪伴孩子、教育孩子 , 同时把这件事情做成了事业 , 影响到几百万人重新思考对孩子的教育 , 她做的真的很棒 。
至于有人说马兰花的选择对不起她的高学历和父母的栽培 , 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这样想 。 因为她既然做出了选择 , 就一定是权衡过了利弊 。
心理作家武志红曾说过:“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最后都构成了一个现象场 , 它就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 。 ”
“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 , 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 , 却完全忘了 , 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 , 有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