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将至,老辈人说公伏和母伏怎么讲?今年是啥伏?哪个更热?
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 , 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三伏天气很快就要到了 。
文章图片
2021年的夏至是阳历6月21日 , 之后的第三庚日是7月11日 , 也就是说从7月11日开始 , 三伏天“上蒸下煮”的桑拿模式将正式开启 。
日子好过 , 伏天难熬 。
今年的头伏为7月11日—7月20日;中伏为7月21日—8月9日;末伏为8月10日—8月19日 , 合计为40天 , 比以往的30天整整多出10天 。
古人称伏天为“暑邪” , 主张宜静不宜动 。 “伏”字本身也有隐藏潜伏的之意 。 三伏天最大的特点是潮湿闷热 , 动辄便是一身汗 , 皮肤上总是汗津津的 , 体感极不舒服 。
【伏天将至,老辈人说公伏和母伏怎么讲?今年是啥伏?哪个更热?】虽说每年的三伏天都会如期而至 ,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 不同年份的伏天热的程度却有所不同 。 有的年份伏天相对会凉爽点儿 , 有的年份却是奇热无比 ,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老辈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 , 发现了一些预判依据 , 并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作了归纳总结 , 比如“雨淋公伏头 , 晒破狗舌头”、“雨淋母伏头 , 炕头起蘑菇”等等 , 特别的生动有趣、耐人琢磨 。
说到这里 , 也许你一定会很好奇 , 怎么伏天还会分公母呀 , 公伏母伏怎么讲?
文章图片
今年是公伏还是母伏?到底哪个更热?
还别说 , 听村里的老辈人说 , 三伏天在民间却有公母之说 。 判断伏天是公是母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 , 就是以入伏的第一天是阴数还是阳数为依据 , 阴数为母伏 , 阳数则为公伏 。
当然 , 这个日期不是以阳历算的 , 而是以农历为准 。 前面说了 , 夏至三庚数头伏 , 夏至过后的第三个庚日是阳历7月11日 , 农历的六月初二 。 那么 , 这个日子是阳数还是阴数呢?
古代传统文化中讲究个阴阳平衡 , 数字也不例外 。 易经认为单数为阳 , 阳与公同义 , 双数为阴 , 阴与母同义 , 农历六月初二为双数 , 自然今年的三伏天是母伏了 。
至于“母伏”和“公伏”哪个更热?一般来说 , 公伏没有母伏热 。 因为公伏雨水较少 , 虽然也很热可湿度相对较少 , 属于干热干热的那种 , 体感还不会有“生无可恋”的那种滋味 。
而母伏呢?与公伏恰恰相反 , 不仅高温且雨水频繁 , 导致天气呈现出高温、高湿、气压低的闷热状态 ,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桑拿天” , 一天到晚身上汗涔涔的 。
为了形象地说明公伏和母伏的区别 , 老辈人总结归纳了一些俗语 , 例如“下破公伏头 , 晒破狗舌头”这句老话 , 意思是说农村伺养的土狗 , 因为炎热少雨而吐出的舌头 , 都会被炙热的阳光晒伤了 。
文章图片
而“雨淋母伏头 , 炕头起蘑菇”这句老话 , 则是说三伏天雨水充沛 , 空气湿度较大 , 甚至于连睡觉的坑头上都会滋生山蘑茹一样的菌类 。 虽说阳光不烤人 , 但闷热的天气更让人受罪 。
由此可见 , 母伏要比公伏更热一些 。
所以 , 大家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 平稳度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 避免因天气炎热而引起身体不适 , 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
除此之外 , 我们还可以从立秋节点的早晩来判断伏天热不热 , 毕竟秋后还有一大伏呢 。 为此 , 民间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儿 。
2021年立秋时间为2021年8月7日14:53:48 , 农历的六月廿九 , 到底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春节将至 避堵指南来了!枣庄这些路段易拥堵
- 年底将至,对自己说一声:祖宗,这一年你辛苦了!
- 年关将至 “断亲现象”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不愿和亲戚往来
- 年关将至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恋家”,这三种原因太扎心
- 腊月将至,老话说:“进入腊月门,五事不问人”,是指哪五事?
- 岁末将至:愿余生安好,未来可期
- 岁末将至 山河最是故乡美,烟火最是故乡浓
- |山河最是故乡美,烟火最是故乡浓
- 年末将至,不少人选择了“离开”?因为他们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 你在北方的寒冬里大雪纷飞我在南方的暖阳里花香四溢“冬至”将至标志着2021即将进入隆冬时...|云南“樱花粉”刷屏!趁着天气正好快来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