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一次去男方家见父母,如果他们对你做了这两件事,你最好别嫁( 二 )


前文中那位母亲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如此 , 她所提到的两个重点都无法直接等同于幸福 , 只能说 ,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盈 , 能由此换来安心和快乐 。 不过 , 从人生无常的角度来说 , 这种意义上的幸福往往断断续续 , 一旦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受挫 , 幸福感就会消失 。 想要弥补这种幸福的断层 , 则需要结合完善主义的幸福 。
哲学|第一次去男方家见父母,如果他们对你做了这两件事,你最好别嫁
本文图片
完善主义的幸福 。
完善主义的代表人物相对较多 , 比如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 , 关于幸福 , 他们强调精神满足 , 认为幸福是精神上或道德上的完善 , 认为人最高贵的部分是灵魂或精神 , 只有这部分满足了 , 才是在真正的幸福 。
如今比较普及的幸福定义都偏向完善主义 , 强调的是精神上的感受而非某个东西换来的感觉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快乐主义更多讲的是感觉 , 虽然也涉及到了精神层面的东西 , 但只是触及 , 并没有深入 。
从哲学层面来说 , 如果深入到精神世界 , 会发现人的生命分为两种:一是表象世界中的外在生命;二是本体世界中的内在生命 。 前者的需要是物质欲望的满足 , 而后者需要的是精神欲望的满足 。
如果一个人只是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 , 忽视精神欲望的满足 , 得到的就只是接近幸福的感觉 , 而是幸福的感受 , 相比之下 , 前者往往转瞬即逝 , 而后者则可以长久留存 。
所谓“完善” , 其实也就是对内在生命的完善 , 对内在生命需求的完善 。 虽然说内在生命需要依赖外在生命的存在而存在 , 但是内在生命却可以反过来支撑外在生命 , 就像一辆车的外在骨架和发动机的区别 , 内在缺失幸福 , 外在就很难幸福起来 。
结合婚姻去说的话 , 我们虽然可以把结婚当成追求幸福的手段 , 但是手段的具体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 。 物质层面很好判断是否丰盈 , 相对复杂的是判断精神层面是否丰盈 。 其实我们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关键 , 所谓跟对的人结婚 , 两个人合适 , 三观合拍等等 , 讲的都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 如果这方面有所缺失 , 比如人品差 , 贪得无厌 , 自私等 , 哪怕物质层面很丰盈 , 婚姻也很难幸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