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疾病( 二 )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于演说节目《超级演说家·正青春》 , 侵删)
爱美之心 , 人皆有之 。
比追求美更重要的 , 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
著名文人梁文道曾说:“别人的目光是囚牢 , 我们没有被它禁闭的理由 。 ”
这句话就是在为美正名 , 抛弃外界不友好的枷锁 , 美本来就广阔且包容 。
我们可以爱美 , 但不应该为别人的眼光而活 。
同时 , 年轻人心智未成熟 , 父母应当正确及时地引导 。
网友@皆非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妈妈跟自己讲的一段话:
你们小女生总是不满意自己的外貌 , 认为自己腰不够细 , 眼睛不够大 , 皮肤不够通透 。
但到了我们这个年纪 , 真心觉得每个年轻的女孩子都好看 , 胖也好看 , 瘦也好看 。
你们正处于人生最好的时光 , 却意识不到年轻本来就很美 , 时常因为这个社会单一的审美标准而自卑 。
这段话不仅鼓舞了她很久 , 同时也治愈了很多深受外貌困扰的人 。
外貌是加分项 , 但内在的涵养却是维持良好关系最重要的因素 。
你读过的书 , 走过的路 , 都酝酿了你独特的气质 。
当你一旦你停止羡慕别人、欣赏自己 , 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容貌焦虑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 这才是美妙之处 。 千篇一律的美 , 真的很无聊 。
本文图片
每个人都在发光 , 不是每双眼睛都能捕获 。
审美是多元化且具有差异性的 , 无论你是什么样子 , 都会被人评头论足 。
首先你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 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
(1)破除错误的认知 , 不要夸大美貌的作用
很多时候 , 我们对于颜值的焦虑 , 是因为夸大了美貌的作用 。
心理学上有个很神奇的心理效应 , 叫「晕轮效应」 。
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 , 也叫“光环效应” 。
晕轮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 , 一般都与第一印象有关 。
根据晕轮效应 , 我们在看见相貌美和身材好的人 , 也会情不自禁将更多本不属于他的正面评价加到他身上 。
换句话说 , 人在潜意识里多多少少都是“外貌协会”的成员 。
在日常生活中 , “晕轮效应”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
更有甚者 , 他们将所谓“身材管理”和“自律”及其他优秀品质联系起来 , 把不够美和性格缺陷联系在一起 。
因此我们需要尽量摆脱这种效应的影响 , 对一个人进行更准确全面的评价 。
【|铺天盖地的“容貌焦虑”,正在制造一种新疾病】颜值确实能在人际关系建立的初期 , 给到我们积极的帮助 。
但是在学业、事业、婚姻、亲子关系和健康等人生重大事件里面 , 颜值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本文图片
(2)避免过度自我审视 , 学会转移注意力
认知心理学上认为 , 容貌焦虑的缘起是过度自我审视的状态 。
这会造成我们注意力资源的过度收窄 。
总是关注自己脸上的斑、发际线的位置、腿的粗细 , 拿放大镜看自己 , 越看越不满意 , 越看越焦虑 。
焦虑会加剧注意力收窄 , 越觉得自己不好看 , 照镜子就越能看到问题 , 然后陷入恶性循环 。
这属于自我客体化 , 把自己当作物品一样来定义和评价 , 并习惯性地对自己的身体以及外貌进行监测 , 从而导致焦虑 。
美貌没有天花板 , 自卑却有深渊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