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喊妈”条约、“不发脾气”条约、“二孩家庭和谐”条约,为了暑假友好相处,孩子们跟家长签了什么?


“不要喊妈”条约、“不发脾气”条约、“二孩家庭和谐”条约,为了暑假友好相处,孩子们跟家长签了什么?
文章图片
长江日报7月13日讯“遇到任何事情 , 先尝试着自己解决 , 不要动不动就喊‘妈’ , 你也可以喊‘爸’ 。 ”近日 , 武昌中华路小学二年级(4)班家长吴女士要求跟儿子谢天皓签署“不要喊妈”暑期家庭公约 , 而小谢则要求妈妈跟他签署“不发脾气”条约 。 “公约签署后 , 家里鸡飞狗跳的情况的确减少了 , 真的有效果 。 ”吴女士说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开一次家庭会议 , 商讨暑期家庭公约是该校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 , 目的是促进家庭成员沟通 , 共同遵守公约的同时 ,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 并在假期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
“不要喊妈”条约、“不发脾气”条约、“二孩家庭和谐”条约,为了暑假友好相处,孩子们跟家长签了什么?
文章图片
“从起床的第一分钟起 , 就开始喊妈 。 暑假才过去一周多 , 我都快被整崩溃了 。 ”武昌中华路小学二年级(4)班家长吴女士说 , 自己是全职妈妈 , 儿子小谢平时就很依赖他 , 到了暑期情况更甚 , 从清晨睁眼开始 , 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上厕所 , 都要喊声“妈” , 一天喊“妈”几十次 。 吴女士说 , 几乎完全没有属于自己时间和空间 , 有时候听见“妈”就会烦躁易怒 , 免不了对儿子一顿吼 , 儿子也觉得很委屈 。
吴女士说 , 班主任程红老师建议在暑期家庭成员开家庭会议 , 制定家庭公约 ,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 在经过反复商讨之后 , 吴女士一家拟定了一份暑期家庭公约 。 采访人员看到 , 公约分为两个部分 , 一部分是“不要喊妈”条约 , 一部分是“不发脾气”条约 。 “不要喊妈”条约中规定 , 学习方面 , 孩子找不到文具、遇到不会写的字、不会的题等 , 不要喊“妈”;生活方面 , 如洗漱、穿衣服等 , 也都不要喊“妈” , 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 实在解决不了的 , 等爸爸回来喊“爸” 。 “不发脾气”条约中规定 , 儿子吃饭吃得慢 , 不吃肥肉 , 家人不许发脾气;儿子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去做 , 不许催不许发脾气;儿子喜欢穿哪双鞋就穿哪双鞋 , 不准发脾气;一天发脾气不许超过三次……
“不要喊妈”条约、“不发脾气”条约、“二孩家庭和谐”条约,为了暑假友好相处,孩子们跟家长签了什么?
文章图片
“不要喊妈”条约、“不发脾气”条约、“二孩家庭和谐”条约,为了暑假友好相处,孩子们跟家长签了什么?
文章图片
暑期家庭公约 。 图片由校方提供
在一家友好沟通后 , 暑期家庭公约成功签署 。 公约签署后 , 经过两天的观察 , 孩子喊妈的频率大幅度下降 , 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事情了 , 而妈妈也遵守公约 , 控制脾气 , 平静友好的和孩子沟通 。
采访人员翻阅该班数十份家庭公约发现 , 多数孩子的诉求都是——让父母控制自己的脾气 。 该班学生杜玥橦家庭签署了《父母不做“喷火龙” , 孩子遵守》公约 , 共同约定父母要控制脾气 , 多鼓励赞美孩子 , 而孩子要懂得尊重并孝顺父母 。 还有如《和睦公约》等 , 都将父母不乱发脾气列在了第一条 。 而父母则通过公约 , 期望孩子在暑期能生活规律 , 并培养独立性 。
在公约中 , 采访人员还关注到 , 有部分二孩家庭专门拟定了“二孩家庭和谐公约” 。 该班学生邝煊朗家庭就专门针对兄妹俩暑期的友好相处拟定了公约 , 哥哥需要做妹妹的榜样 , 用游戏的方式解决兄妹纠纷 , 在妹妹需要帮助时 , 伸出援手;妹妹需要学习哥哥的优点 , 提醒哥哥注意坐姿 , 学习谦让多和哥哥分享等 , 对于父母则要多倾听兄妹的想法 , 不要总是用谦让做借口 , 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该班班主任程红说 , 学生和家长们对于开家庭会议制定家庭公约的方式非常认可 , 也积极响应 。 通过家庭会议 , 可以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模式 , 让彼此听到对方的心里话 , 改善家庭生活气氛 。 家庭公约则让全家人通过渐进式目标约定 , 逐步形成新的行为习惯 , 实现家庭生活更加和谐有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