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说心语|《南辕北辙》刘晓庆与儿子为房闹翻:为人父母,都该学会得体退出( 二 )
“你做生意找我们 , 养孩子找我们 , 买房子还找我们 , 你究竟想干啥?乌鸦还知道反哺 , 都是做父亲的人了 , 就你这样怎么给小雨做榜样!”
没想到 , 儿子听后却反驳道“那我给你养老 , 算不算也是对你的报答?”
听到这句话 , 白静慧更来气了 , 直接怒斥“你拿我卖房子的钱 , 我自己房子的钱来养我的老 , 而且还养着你们一大家子人 , 你们两个人身强力壮 , 有胳膊有腿 , 还来找我快七十岁的人要钱 , 你到底亏不亏心!”
儿子认为别人家的父母都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自己的孩子 , 而母亲却处处防着自己:“哪有你这样做妈的 , 防自己的孩子跟防贼似的 。 ”
还表示如果母亲现在不满足自己的要求 , 以后有什么病痛 , 就不要指望自己 。
白静慧听完失望透顶 , 直接怒喊“谁家妈好 , 你奔谁去......咱俩母子一回 , 生你养你一场 , 没想到现在竟然成了罪过 。 好 , 从今往后 , 我们划清界限 , 我不再是你妈 , 你也不是我儿子!“
至此 , 一对至亲的母子成为了陌路 。
笔者很佩服白静慧这样的母亲 , 足够明理 , 又有主见 。 她没有因为对儿子的爱 , 就丧失自己的原则 。
当她发现儿子竟然是那样一个只会索取 , 丝毫不顾虑父母的人 , 就立刻狠下心做出了决策 , 与儿子切割清楚 。
不仅给儿子好好上了一课 , 也保护了自己作为母亲唯一的自尊——父母的一生都在不求回报地为儿女奉献 , 没想到 , 到头来却换不回儿女真正的心疼和尊敬 。 当认清现实之后 , 白静慧唯一能做的就是依靠自己 。
反观白静慧的儿子 , 就是现代社会中最具代表的“啃老”一代 。
他习惯了从小到大的一切事务 , 都有父母代劳 。 小到穿衣吃饭 , 大到结婚生子 , 父母都在尽已所能地为他安排好了一切 。
所以 , 他理所当然地在结婚之后依然伸手问父母要钱 , 来支撑自己新家庭的生活 , 却丝毫不考虑父母已经年迈 , 应尽的责任已经尽到 , 反而需要他的帮助 。
有这样的子女 , 是父母的悲哀 , 也是子女本身的悲哀 。
书籍《特别狠心特别爱》中写道:“父母给予孩子的爱 , 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
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 , 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 。 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 , 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或许白静慧这类的父母 , 正是因为从小给予了孩子太多的爱 , 才让他们养成了依赖的心理 , 放弃了自己本该拥有的生存能力 , 导致他们成年后人格不独立 , 活得像个巨婴一样 , 依旧需要父母的照顾和付出 。
父母的这种过度关爱 , 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种伤害 。 它们限制着孩子的成长 , 让孩子在成年后依然像个婴儿般 , 理所当然地只会享受 , 变成了一个只会一味索取、不知感恩 , 不负责任的人 。
一旦他们提出的要求父母无法满足 , 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伤害 , 反过头来责怪父母未尽到责任 , 道德绑架父母 。
心理学家克莱尔说过:这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 , 只有一种爱指向分离 ,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 , 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 以他独立的人格 , 面对他的世界 。
这种分离越早 , 你就越成功 。 撤退越早、放手越早 , 孩子就越容易适应他们的未来 。
确实 , 作为父母 , 或许我们更应该学会适时放手 。
只有父母适当放手 , 孩子才能在生活的考验中获得生存的能力 , 才能换位思考体谅到父母的不易 ,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致我们人生中,那些说散就散的人
- 阿富汗与不同国家商业体系
- 生活听语兮:大声说爱你,喜欢就大胆说出来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深圳宝山技工学校│有些事,说出来,那都不是事!
- 换一种思维,换一种人生
- 会偷三种懒,享尽一生福
- 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修养,叫不说
- 很多人都这样觉得 71岁大爷说“退休之后,一定要留钱养老
- 爱情 图钱和不图钱的女人,在男人心里是怎样的位置?两个男人说了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