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未来还会出现牛顿和爱因斯坦式的人物吗?( 二 )


我认为人类在历史上有认知大爆发周期的 , 基本上与气候的周期变化有关 , 比如春秋时期是比较温暖的 , 这样就会刺激农业生产 , 对土地需求爆发战争 , 历史上这是人类早期文明阶段向亚洲大一统文明更替的时期 , 这个时期中国有百家争鸣 , 西方也有各类思想伟人 , 所谓的“轴心时代” 。 明清小冰期 , 气候及其寒冷 , 刺激着原本非农业文明的人类开始“掠夺式生存” , 包括中国北方的后金 , 欧洲的海盗 。 欧洲这时也进入到一个混乱的时代 , 仿佛是中国2000多年前的战国 。 同样的多国混战 , 这是一个大区域下的生态系统 , 极端气候刺激着这个生态系统发生突变 , 人类新的文明就如同当年春秋战国时期一样 , 在孕育更替 。
2000多年前的老子、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 和几百年前的牛顿 , 100年前的爱因斯坦都有同样的大环境:“多国混战形成了一种特定区域下的生态系统” , 这种生态系统往往是突变的前夕 , 或者说是系统性相变的临界点 , 意味着人类新文明即将诞生 。
像爱因斯坦、牛顿、中国春秋时期的老子这样的划时代大思想家的出现 , 从大环境上看 , 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大多生于多国混战时期 。 多国混战产生了对经验类思想认知的巨大需求 , 需求刺激经验类认知模式的产生 , 相应人物也会在历史舞台登场 , 其中必有最顶级大师出现 。 科学是经验类认知模式之一 , 近现代的欧洲列强争霸战和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牛顿和爱因斯坦 。
二是受教育于世界科学中心 。 2000年前的周王朝 , 是当时全世界的思想中心 , 这个毋庸置疑 。 而17世纪的英国 , 也正是世界学术中心 , 20世纪初期 , 则是德国为世界科学中心 。 只有在世界的科学中心 , 才能耳需目染的不自觉的接受到时代最先进的思想和方法 。
三是正好遇到世界最顶级学者作老师 , 即使老师并不喜欢他 。 老子小时候的老师就是他父母请的当时最知名的学者 , 而他后来又是守藏史 , 有机会阅读当时最先进的思想 。 牛顿的大学老师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 把教授职位让给他以后自己做别的事去了 。 爱因斯坦的数学老师闵可夫斯基更是当时顶级数学家 , 而他的学生有好几个是知名科学家、数学家 , 虽然在大学时他并不喜欢爱因斯坦 , 但后来他是爱因斯坦的粉丝 , 并完成了狭义相对论四维时空数学框架 。
四是正好当时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出现新思想的临界状态 。 这个就不用说了 , 牛顿当时已经有多位学者自称证明了行星椭圆轨道 , 之前的伽利略更是早就推导出了运动和重力的关系式 。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之前也早就有洛伦茨变化 , 马赫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他 。
人类|未来还会出现牛顿和爱因斯坦式的人物吗?
文章图片
牛顿、爱因斯坦的诞生对个体是偶然 , 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又存在必然 , 往往大师级人物出现是某段时期批量出现的 , 不是一个两个 , 如同大地震之前之后一定有很多次小地震 , 这是时代特点 。
现在看 , 人类目前的文明趋势 , 应该是趋向于全球大统一 , 大统一之前的临界状态 , 现在很难预测 , 也不一定必然再通过全球性战争来实现 。 还有一个外部的刺激 , 比如极端的气候或者其他外部因素 。 总之 , 新的认知伟人 , 谈这个还太早 。 全世界未来出现类似杨振宁这样的科学家可能还会有的 , 但颠覆性的 , 不好预测 , 不过有一点 , 科学大师可能未必是人 , 而是机器 。 但做出颠覆性认知的可能还是人 , 而非机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