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志|张涵予,被硬汉耽误了( 三 )


谷子地用半个月完成了一场惨烈的阻击战 , 却用半个世纪为死去的战友们讨回一个烈士的称号 。
电影杀青后很久 , 张涵予还每天噩梦连连 , “晚上经常梦见自己去找战友 , 总有人拦着我 , 然后就哭醒了 。 ”
编剧刘恒看着他 , 觉得这人要病了 , 眼神儿都看着不对劲儿 。 劝他赶紧从角色中走出来 。
从混混到英雄 , 不论角色大小 , 张涵予从业20多年从来没有同时拍摄过两部戏 。
而尬戏 , 在现在的娱乐圈已是常态 。
有人劝他可以多线并行 。 张涵予却很难在两个角色中来回切换 。
要完全信任角色 , 相信自己就是角色 。
“所以当你将百分之百的精力都投入给一个角色的时候 , 就无法再分出精力给其他角色了 。 ”
“我只能等到拍摄最后结束才能退出角色 。 ”
飞速迭代的娱乐圈 , 张涵予的坚持显得不合时宜 。
因为坚持这份信念感 , 必然要放弃很多东西 。
比如放弃曝光、放弃社交、放弃拍摄更多的戏 , 甚至放弃金钱名利 。 然后潜心为自己营造一个更安静的环境 , 得到一个更加纯粹的角色 。
笔者在几年前采访张涵予时 , 亲眼见到他接了一个电话 , 是一个饭局 , 想请他作陪 。 张涵予面露难色 , 他不喜社交 。 “甚至听到电话声都紧张 。 ”
他也很少在社交媒体发言 , “有感就发 , 没感就不发 。 ”他不会为了话题热度让工作人员操刀 。
工作人员说 , 如果他凡事争一争 , 肯定会再往上走一走 。
但是张涵予并不这样想 。
他爱好收藏 , 和马未都是好友 。
他经常和工作人员们说一句收藏圈儿的老话儿:“过手既拥有 。 ” 意思是 , 把玩过了就算是得到了 。
而这句话对于张涵予则意味着 , 名啊利啊 , 看过就行了 , 未必非得一定要怎么样 。
毕竟在他这儿 , 戏最大 , 其他事儿都不必太执著 。
当我们说张涵予被硬汉耽误时 , 其本意是说 , 标签会让大家忽略人本身的多样和丰富 。
娱乐圈的快节奏 , 催促着其中的工作者高效产出 , 于是流量为王 。
明星和艺人都希望自己被更多人快速接纳和喜欢 , 然后出现了各种人设、标签 , 却往往让他们忘记了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
而张涵予却在这娱乐圈的激流里稳如磐石 , 他没有被摧毁 , 也不想被裹挟 。 他始终知道自己是谁 , 一直潜心于自己最在乎的事儿 。
一些看过《中国医生》的观众说 , 这部电影的亮点并不在主角身上 。
硬汉院长张涵予和英雄护士袁泉都成了串联剧情的工具人 。 反倒是住院医生易烊千玺和快递小哥欧豪等配角更出彩夺目 。
我想说 , 正是张涵予、袁泉这样的老演员一如既往地对角色饱有信念感、稳定输出演技 , 才使得整部片子有了定心丸 。
硬汉 , 不意味着一定要拥有八块腹肌 , 英雄也不一定要有钢铁般的心 。
标签的背后 , 硬汉可以是脆弱的 , 英雄也可以哭 , 而有信念的演员永远是鲜活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