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聪明的父母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地教育孩子( 二 )
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感受到的重视程度,就越是强烈 。有的父母为掩饰在家庭教育上的失败,就会不停地告诉孩子,说自己是多么爱他们,多么重视他们,云云,但真相无法逃过孩子的眼睛 。孩子不会被谎言和欺骗长期蒙蔽,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但父母一再出尔反尔,只会让他们渐失信心 。
即便他们表面不会牢骚不断,或大发雷霆,可父母的教导和许诺,近乎一钱不值 。更为糟糕的是,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
那些沐浴着父母的爱的孩子,心灵却可以健全发展 。他们也可能因父母一时的忽视表示不满,然而他们对父母的爱感激不尽 。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 。他们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了这样宝贵的认知,便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 。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孩子幼年起就享受到父母的爱,成年后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幼年培养的强大自信,也会使其鼓足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而不致自暴自弃 。
自尊自爱的感觉,是自律的基础 。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这是走向自立的关键 。假如懂得自我珍惜,我们就会合理安排时间 。那个拖延工作的财务分析师的问题,就在于她一度忽略和漠视时间的价值,因此郁郁寡欢,无谓地虚度光阴 。
童年时,她曾有过不幸的遭遇:亲生父母有能力照顾她,可是每逢学校放假,他们都会拿出钱,把她送到养父母家中,她从小就体验到寄人篱下的感觉 。孩子觉得父母不重视她,也不愿意照顾她,她从小就觉得低人一等 。她长大以后虽聪明能干,自我评价却低得可怜 。所以,她不得不从最基本的自律做起 。意识到时间有多么重要,她终于重新设定时间表,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充分利用 。
孩子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就会拥有安全感 。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遗弃 。孩子到了六个月大,就会意识到自己与父母彼此分离,这使他们感觉无助 。他们知道,依靠父母提供物质资料,才能获得生存,遭到遗弃就无异于死亡,所以害怕任何形式的遗弃 。
文章图片
父母对此都有敏锐的直觉,他们向孩子做出保证:“我们是爱你的,永远不会丢弃你不管 。”“爸爸妈妈当然会回来看你,我们会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 。”“我们是不会忘记你的 。”父母做出保证并以切实行动配合,孩子到了青春期和青年时期,潜在的恐惧就会消失,就不会只贪图一时的安逸,甘愿以某种方式推迟暂时的满足感 。他们知道,只要耐心等待,他们的需求最终都会实现,就像家庭和父母做出的保证一样 。
很多孩子没有这种运气,从幼年起就遭受父母的遗弃、忽略、殴打乃至死亡的威胁,或者就像那个财务分析师,一向缺少父母的疼爱和关心 。即便没有类似不幸,也会因为没有父母的爱的保证,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中 。有些父母贪图省事,想让家庭教育更快生效,动用威吓性的“遗弃”手段告诫孩子:“照我的话做,不然我绝不会爱你 。
你可以想象,你会落得什么下场!”———那当然意味着抛弃和死亡 。父母把爱心丢到一边,取而代之的,是缺乏人性的专制,这使得孩子对未来充满恐惧 。他们觉得世界不安全,甚至把世界看成是地狱,这种感觉会一直带到成年时期 。他们不愿推迟满足感和安全感,更想选择当即透支快乐和满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