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养老3年即散伙,70岁老人坦言:抱团养老需谨慎,高估了人性( 二 )


最终 , 房子还是卖了 。 同行的九个人有的回到了自己家 , 有的去了养老院 , 也有的跟儿女一起住了 。 就这样我们的抱团养老 , 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 为期不到三年 。
“抱团养老”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丹麦 。 主要指志同道合的老人 , 不依靠子女 , 离开传统家庭 , 搬到同一个地方搭伴居住 。
通过上面苏阿姨的讲述和亲身经历 , 我们能想象出人们从最初在一起的兴奋到最后的各种矛盾 。 这就像婚姻一样 , 恋爱的时候都是看到对方各种好 , 但真正结婚 , 新鲜感过了之后 ,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生活到一起 , 柴米油盐酱醋茶 , 各种矛盾也都会接撞而来 。 更何况是一群老人在一起 。
仔细分析一下苏阿姨的讲述 , 我们就会发现 , 他们抱团失败的最终原因:一个是因为住在一起 , 缺少私人空间 。 第二一个是有经济往来 , 就是他们每月要一起上缴生活费 。
那么在当下 , 为什么很多老人热衷于抱团养老?抱团养老怎么样才能够长久地持续下去 , 真正解决老人的晚年养老问题呢?
我在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抱团养老的文章 , 有一位网友在下面留言 , 他给出了一个建议:收到了很多人的点赞 。
他说的是一个大家族里 , 比如兄弟姐妹 , 或者媳妇那边的兄弟姐妹 , 这些老人住在一个大院子里 , 但是彼此都有单独的房间 , 请一个阿姨或者两个阿姨帮忙洗衣做饭 , 请阿姨的这个费用大家来平摊 。
所谓的老人抱团养老需要解决的问题无非有就是:
1.孤单 , 老人需要精神陪伴 。
2.人老了 , 失去了照顾自己的能力 , 例如洗衣、做饭
按照上面这位网友的建议 , 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相对解决 , 彼此之间还有一些空间 , 对老人的子女来说 , 也是件很好的事情 , 因为老人们的子女都互相认识 , 每家的子女可以轮流来看望老人 , 对老人和年轻人都好 , 既经济又实惠 , 这样的养老方式 , 的确能比住养老院要更自由一些 。
所以说 , 抱团养老不仅仅是住在一个院子里 , 也不是搭伙一起做饭、吃饭 。 老人们在一起更多的是需要一个精神陪伴 。 很多老人在退休后 , 没有了工作 , 有了大把的时间 , 而这个时候子女们也都已经成家有各自的事情 , 还有一些老人 , 在晚年生活中因为各种琐碎和意外 , 老伴去世的 , 他们特别需要这种精神上的陪伴 。
老年人要想在晚年生活的有滋味 , 就要给自己培养一些可以充实精神世界的兴趣和爱好 , 如果没有一个精神寄托 , 人闲着就会更容易感觉到孤单 , 没有兴趣爱好 , 就很难体会到独自生活还会充满生活乐趣 , 如果把过多的期待都寄托在别人身上 , 外在的这些看似热闹 , 或许能短暂 , 但并不能真正填补自己内心的匮乏 。
写到最后 , 想要给抱团养老的老人几点建议:
1.抱团养老首先大家要有胸怀 , 互相理解互相谦让 , 如果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性子来 , 那势必不会长久 。
2.有单独自己的空间 , 不要吃住都在一起 。 可以定期地给抱团的老人组织一些聚会和活动 。
比如一起聚会、一起旅游 。
【|抱团养老3年即散伙,70岁老人坦言:抱团养老需谨慎,高估了人性】这样既让自己有独处的时间 , 又可以有伴 , 将自己的晚年生活丰富起来 , 让自己除了子女之外 , 有了其他的精神寄托 , 从而不再感到孤单和寂寞 , 开心渡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