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者孙医生|洪涝之后如何防疫?医生:切记做好4点,重点防范2类8种传染病( 二 )


2.自然疫源性疾病
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 , 在野生动物间流行 , 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 。 由于洪灾期间自然环境的改变 , 包括温度、湿度、水位及媒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影响了病原体、传染源、传播媒介和宿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另一方面 , 灾区群众居住条件恶劣、营养不良、精神心理压抑 , 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及灾区卫生防病措施被损害等 , 均易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 。 洪灾后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
2.1肾综合征出血热
要做好卫生及自我防护工作 , 如确保家及工作场所无鼠;妥善保管粮食、食物防止被鼠污染;清扫有鼠类尿、粪污染的地方时 , 要适当防护 , 戴橡胶或塑料手套 , 戴口罩;做好防鼠灭鼠措施 , 防止鼠进入室内;不采取人工捣动鼠窝等灭鼠措施 。
2.2钩端螺旋体病
7~9月是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季节 , 受灾地区是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地区的 , 值此洪涝灾害季节 , 群众接触疫水机会增加 , 发病风险增加 , 汛期发病人数可能会增加 。 灾区群众要避免接触疫水 , 对猪等牲畜进行圈养 , 积极配合政府开展灭鼠等卫生活动 ,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 参加抗洪抢险人员 , 必要时可接种疫苗 , 或者开展预防性服药 。
2.3炭疽
7~9月是炭疽的高发季节 , 洪灾是动物炭疽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 , 受灾地区存在局部地区炭疽疫情暴发的风险 。 因此灾区群众要预防炭疽 , 最重要的措施是不接触病死动物 , 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 , 要做到“三不” , 即不宰杀、不食用、不买卖 , 并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 , 由该部门进行处理 。 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出现炭疽的症状 , 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并及时就医 。 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制品 , 不购买和食用病死牲畜或来源不明的肉类 。
2.4布鲁氏菌病
接触患病的羊、牛等牲畜时要戴手套、口罩和防水围裙 。 不喝生奶 , 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 。 布病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 出现疑似布病症状应该尽快就医 , 延误治疗可导致慢性化 , 对身体伤害更大 。
2.5疟疾
【科普作者孙医生|洪涝之后如何防疫?医生:切记做好4点,重点防范2类8种传染病】用蚊香 , 杀虫剂浸泡蚊帐或长效蚊帐 , 有条件的地方 , 在居所内安装纱门、纱窗等家庭防蚊措施 。 提倡穿着长袖长裤、在暴露的皮肤部位喷涂酊剂、霜剂、液剂等驱避剂、改变露宿习惯等个人防护措施 , 减少蚊虫叮咬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