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眼|李大眼|妈妈的四合院( 二 )


妈妈如此坚强 , 后来就是改革开放 , 旧有的秩序被无情打破 , 街头出现各种各样新式商品 , 但生活也因这些商品的出现从而压力无穷 。 为了让儿子能够过上与别家孩子一样的生活 , 早餐能像别的同学一样吃上涂了一层薄薄果酱的面包 , 校运动会时能够像别的同学一样穿上崭新洁白的运动鞋 , 一个单亲妈妈辞去月工资十八块五毛的街办工厂 , 办起了私人幼儿园 , 这样一个新的工作形态使家庭能够每月挣到近三百块钱 , 后来因搞了“全托”业务激增到二千块钱 。 但那是一段非常艰苦的岁月 , 妈妈每日每夜都睡不安稳 , 生怕哪个孩子发烧感冒出了大事 ,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 , 妈妈患有严重的失眠症 。
在无数个夜晚里 , 我看见妈妈蜷伏在一张靠近孩子们的小床上疲惫入睡 , 看见妈妈曾经漂亮无比的手因清洗孩子们的衣物而关节变大、皮肤粗糙 , 我就发誓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 要让她住上好房子 , 让她能够在秋天嗅到桂花香 , 夏天嗅到黄桷兰香 , 看房檐下燕子们飞去飞来 , 带着孩子们去后花院捉麻雀……但我不是一个很能挣钱的人 , 所以现实生活使这样的目标太过奢侈 , 虽然我还算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 竭力写字 , 竭力让我和妈妈能够离这样的目标尽量靠近 。
1990年 , 我大学毕业 , 我带领我妈用一笔不多的钱把房子从四楼换到一楼 , 因为楼前有处空地可以种花养草 , 这样一个生活的变化让妈妈欣喜不已 , 她种了桂树、葡萄树、菊花、兰花 , 1993年 , 花儿们按季依次开放 , 我记得妈妈的眼神很年轻了 , 她每天都在花园里嗅着 , 仿佛梦回红墙巷39号;1997年 , 由于工作变化导致生活变化 , 我用全部积蓄加上借款买了一处便宜但离城市很远的复式楼 , 并在楼顶花园里修了养鱼池 , 种了很多花花草草 , 但那时妈妈的身体已大不如从前 , 每次爬楼她都要花更长的时间 , 我才发现自己太粗心 , 因为妈妈膝关节的骨刺经常折磨着她 , 但妈妈说:没事儿 , 儿子 , 我应该加强锻炼 , 住得高好啊 , 空气清新 。 但她脸上痛苦的表情告诉我 , 她不过是在安慰她的儿子;2000年 , 感谢足球报 , 一笔二十四万的转会费让我支付了一处相当漂亮的楼盘的首付 , 那是一处电梯公寓 , 妈妈不用与骨刺做斗争了 , 她很轻松地就可以楼上楼下去菜市场买菜……但遗憾的是 , 在买房前的精打细算中我发现 , 我没有充足的钱为她买到一楼 , 而一楼有近三百平方米的花园 。
那一年 , 就在我为新的住房进行所谓“新殖民地风格”装修时 , 我隐隐感知到妈妈其实很失落 , 这样一套漂亮而西化的房子让她很失去自我 , 她再也不能在家里做豆腐乳了 , 不能在看似漂亮实则无用的全封闭落地窗的阳台上种点花花草草了 , 她搞不懂我为什么会在客厅里装一个欧式假壁炉却丝毫不能取暖 , 她要是早上在阳台上吊一吊嗓子 , 追忆一下当年作为青衣的时光 , 保安会赶来善意地提醒:昨天 , 昨天有人提意见了 , 他们打了一夜麻将 , 现在正在睡觉……
妈妈还是想念红墙巷 , 还是想念燕子春天飞来秋天飞去 , 晚上后院的黄桷兰香得让人睡不着觉的幸福 。 她曾多次向我提出:能不能让我住到一楼去 , 我想种花儿 , 还能种点黄瓜、葡萄 , 没加农药的 , 比菜市场的新鲜 。 我屡屡哂然 , “老妈 , 你真是太老土了 , 您不怕浇那些粪把邻居们都惹急了吗?”这时 , 妈妈就会不说话 , 然后用很理解我的眼神看着我关于“后殖民地风格”居住的理念阐述 。
妈妈身体越发不灵了 , 昨天是“母亲节” , 她又感冒了 , 骨刺折磨着她很痛苦 。 打电话回去问候她 , 她问“儿子 , 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 我想你了” , 我说“明天一早 , 我给你准备了礼物” , 于是她就很高兴的样子 , 像孩子一样问我“是什么礼物啊 , 你先告诉我嘛”……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