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大大看众生|阻隔70余载的乡愁:九旬台湾老兵回家乡,跪拜祖坟的场面让人泪目( 二 )


当两岸恢复正常往来后 , 张万龙的妻子却因生病需要他常年照顾 , 并且据后来的张建邦所说 , 他母亲也不让父亲联系在唐山的亲人 。
妻子生病十几年时间里 , 一直都是张万龙在精心伺候 , 直到妻子因病去世 。
当解决了儿子和妻子的羁绊后 , 埋藏在张万龙心底的思乡之情 , 不仅没有随着岁月而消淡 , 反而愈加强烈 。
他一直教导儿子张建邦:“你虽然生在台湾长在台湾 , 但你必须记得你的根在唐山 。 ”
张建邦回忆自己读书的时候 , 学校的资料卡籍贯一栏中 , 父亲张万龙一直都要求儿子 , 必须填写“河北唐山”四个字 。张建邦看到年老的父亲越来越思乡 , 他意识到自己需要为父亲做些什么 。
可是就在他多方帮父亲打听在唐山的亲人时 , 张万龙却因年迈患上了老年痴呆 , 时而清醒 , 时而糊涂 。
只是在他短暂的清晰时刻中 , 他嘴里念叨的还是“唐山”二字 。
经过两岸志愿者的不懈努力 , 终于在唐山滦南县找到了张万龙的亲属 , 因为张万龙离家时间太久 , 家中其余的四个兄弟姐妹均已离世 , 张有是张万龙大哥的儿子 。
张有表示父亲在自己7岁的时候就已病逝 , 自己从小就没听过有还有一个五叔 , 只是迷信的奶奶有时候在烧香的时候 , 嘴里面念叨着自己还有第五个儿子 。
他们一直以为是老太太年老糊涂、胡说八道 , 从来也没有当回事 。
为了证实张万龙是否存在 , 张有找来了张家亲戚 , 他的侄子马福良却肯定地表示 , 自己父亲在世时 , 确实向他提及过张万龙 , 说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离家 , 之后便因历史原因定居了台湾 , 从此便断了联系 。
而就在此时 , 村里张姓家族最年长的一位老者 , 他也表示存在张万龙 , 两人甚至还是儿时的玩伴 , 因为张万龙耳朵从小有残缺 , 所以大家给他起了一个“半个耳朵”的外号 。
只是在他13岁那年 , 张万龙突然消失了 , 从此他对张万龙的印象也就没了下文 。
当确定远在台湾的张万龙确实是张家的第五个儿子后 , 志愿者将消息反馈回台湾 , 得知这一喜讯之后 , 张建邦立马收拾行李 , 带上从小到大的老照片 , 顶了从台北到天津的机票 。
当张万龙被告知找到他的家乡和亲人 , 并准备立马带他回家乡的时候 , 他高兴得合不拢嘴 , 笑得像一个孩子 , 不停地说着“高兴”和“开心” 。
张建邦为父亲特地穿上白衬衫 , 打上红色的领带 , 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 , 他们终于抵达天津 , 所以才有了开头双方拥抱哭泣的一幕 。
双方之后转乘汽车回到滦南县 , 为了这几个小时 , 双方都为此等待了七十多年 。
到家之后 , 张万龙因舟车劳顿显得疲惫不堪 , 众人将他抬上准备好的炕床 , 张有表示相信五叔肯定想念家乡的炕床 , 所以提前收拾出来给五叔居住 。
得知张万龙从台湾返回家乡的消息后 , 张家亲戚六七十口人挤满了屋子 , 大家都在围观这位台湾来客 。
到了晚上 , 张建邦和张家其他亲戚互诉衷肠 。
此时此刻 , 张有表示 , 张万龙的归来 , 代表着张家人终于团聚了 , 寻亲画上完美的句号 。
经过一夜的休息 , 第二天 , 张家人指引着张万龙父子来祭拜祖坟 , 张建邦扶着老父亲失声痛哭:“奶奶 , 我是你孙子 , 我回来晚了 , 对不起 , 我没能尽早把父亲带回来 , 奶奶 , 对不起!”
祭拜之后 , 张建邦用方便袋装了一袋祖坟的土 , 他表示自己要把这一袋土带回台湾 , 这是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象征 。
虽然自己生长在台湾 , 但唐山是父亲的家乡 , 也是自己的根基 , 这里有他的至亲 , 他永远无法忘怀 , 所以他带回这一袋土会一直传承下去 , 不忘自己是唐山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