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铁|郑州地铁受困者与朋友聊天记录:生死关头,为何朴素祝福最揪心?
本文图片
隧道里的积水漫过轨道
刘再复在谈到“死亡”时 , 有这么一段很共情的言说值得玩味:如果那个瞬间真的是死亡的瞬间 , 如果那个瞬间之前还有三分钟 , 如果死神在这个时刻问我还有什么依恋 , 我大约会告诉他 , 这个世界虽大 , 但我依恋的只是此刻在我心灵中那几个春日般的亲人与友人的名字 , 唯有他(她)们是这世界最后的真实 。
据此追溯“郑州地铁受困者与朋友聊天记录” , 大抵更有共鸣之感 。 要知道 , 从“受困者”发出“车厢有点进水 , 我有点怕”到“周围没有站 , 我们出不去” , 就意味着平行时空已经凝结着紧张的气氛 , 直到“你以后一定要幸福”的朴素祝福发出后 , 便彻底走向死寂 。
好在 , 一个小时39分后 , “受困者”发来报平安的消息:“有救援队在安排救援 , 受困人员在陆续被救出 , 水位也不涨了” 。 到此为止 , “受困者”彻底成为“幸存者” , 但是对于这位“幸存者”来讲 , 生死关头的情感挣扎却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 。
之所以这样讲 , 倒不是说成就刻骨铭心的记忆 , 必须依靠灾祸重击 。 而是在生死关头 , 更容易激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 起码从生命的审度上 , 更倾向于积极的方向 。 因为就如“你以后一定要幸福”这样的祝福语 , 放在平时说 , 总让人觉得有些不接地气 。
可事实上 , 如果我们能在相对平顺的日子里认真审度“你以后一定要幸福”的根本意味 , 想必就会消解掉很多琐碎的烦恼 。 只可惜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 , 总认为死亡离自己很远 , 灾祸永远属于别人 , 这就使得“死亡”要义总是被推到远方 。
当然我们也不提倡把“死亡”要义总是埋在心头 , 时不时就拿出来翻看 。 只是我们希望通过对生死审视 , 让自己通向更为美好的生活图景 。 说到底人生是永远的旅行 , 连死也不是终点 。 人死后 , 他(她)的“心生命还将继续旅行” , 他的思想还将潜入其他(她)人的生命之中 , 继续与活着的知音展开对话 。 从这个意义上看待“你以后一定要幸福”的存在 , 大概既是悲伤的 , 严肃的 , 也是希望的 。
有必要说明的是 , 即便没有即时通讯工具 , 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担忧情感也是真实存在的 , 只不过即时通讯工具更能放大担忧情感的数量级 , 让“幸存者”较为清楚的知道 , 危难时刻谁更在乎自己 。
并且稍有共情之心的人 , 也会透过紧张的聊天反窥自己的内心 。 我们有理由相信 , 站在共同灾祸的立场上 , 绝大多数人在看到“郑州地铁受困者与朋友聊天记录”时会发出悲悯之声 , 毕竟这是真实的情感呼应 。 它虽不宏大 , 但足够纯粹 。
不过故事的结尾还算圆满 , 但是在灾难的别处 , 总还是有人没那么幸运 。 然而透过生死关头的切面 , 只因“幸存者”有机会报平安 , 而“遇难者”只能止于“祝福时刻” , 就让我们不得不相信 , 在幸存和遇难的结果上 , 总还是存在差别的 。
另外就个体而言 , 当致命的灾祸袭来时 , 可能最为笃定是“朴素的爱” 。 因为人们深知 , 世间所有物质的部分都是带不走的 , 当然“朴素的爱”也是如此 。 不过“即将遇难的人”会认为 , 只要活着的人相信“朴素的爱” , 大概总还是能留住些什么 。
可究其根本 , 语言不过是阻止死亡的一种生命延续 , 就现实而言 , 它依旧是有限的 , 脆弱的 。 所以就“即将遇难的人”所发出的祝福 , 更多的意义在于缅怀过去 , 提前给自己写下生命的注脚(就观感而言:这是较为残酷的图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俄罗斯人坐地铁,惊掉一地下巴!
- |同站进出地铁被收13元:市民叫屈,网友却说没毛病
- 地铁员工大批辞职?内部人直言:除了工资低,背后真相更让人无奈
- |能“处对象”,还有能力“跑关系”,郑州一女子被“男友”骗了20多万
- 高木直子 地铁里看大忘路的第七年
- 南京地铁十号线江心洲站一名醉酒女子一头扑进前来救助的女警怀里······发生了什么?近日...|抱着我就像妈妈一样
- 郑州|郑州:此轮疫情主要涉及牌友、丧宴等聚集性传播
- 地铁 观察生活的第1天。
- 地铁|地铁“女性优先车厢”,为何难“优先”?
- 来源:平安郑州...|反诈|临近年底,小心由催婚引发的网络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