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无关的七夕|在恋爱之前和恋爱的过程中,当事者都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


与我无关的七夕|在恋爱之前和恋爱的过程中,当事者都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
文章图片
与我无关的七夕|在恋爱之前和恋爱的过程中,当事者都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
文章图片
与我无关的七夕|在恋爱之前和恋爱的过程中,当事者都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

爱的意识起始于人的生理成熟期 , 也就是性成熟期 , 一般女子在13-15岁之间 , 男子在15-17岁之间 , 便开始对异性有朦朦胧胧的爱的向往 , 随着身心发育的逐渐成熟 , 这种爱的意识 , 也较为完善起来 , 对异性的好感及想获得爱的心理也日益强烈 。 但是 , 爱是受各种条件限制的 , 青年男女在未成年以前还不应该谈情说爱 , 成年以后 , 才可真正开始爱的寻觅 。 不少青年朋友由于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 , 不知如何追求向往已久的爱情 , 往往由于采取了不恰当的对爱的追求方法而导致失败 ,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固然很多 , 但心理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
因此 , 在恋爱之前和恋爱的过程中 , 当事者都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 , 及时纠正不恰当的心理意识 。 不良心理因素 , 则会使人在寻觅爱情的过程中采取不恰当的追求方法 , 难以获得真正的爱情 , 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定势有的人在追求伴侣时 , 往往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去追求爱情 , 而是按照自己在社会交往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某种心理定势为依据 , 并将自己所要寻找的未来伴侣固定为一种不变的模式 , 在现实生活中采取按图索骥的方法去追求爱情 。
比如说 , 有的人在恋爱之前总是在自己的心目中设计好未来的他或她的具体形象 , 包括外貌、气质、地位、文化层次、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 , 然后按照自己的想像模式去寻觅伴侣 。 还有的是互相攀比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 , 如有的人看到各种条件不如自己的某某却找了一个较好的对象 , 因此要求自己一定要找一个超过他(她)的 。 许多文学作品中常有这样的描写 , 某男或某女钟情于自己所向往的偶像 , 除非得到这个偶像 , 否则宁可终身不娶不嫁 , 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对心理定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恋爱、结婚组成家庭 , 男女双方之间有许多因素不是凭直观的感觉或某种量化的数字可以说明的 , 而是心理上的契合 , 感情上的互动 , 思想上的共识 , 是心理、感情、思想等多方面因素深层次的协调交流与一致 , 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才能产生爱情 。 我们并不排斥在恋爱时应确立理想的追求目标 , 恰恰相反 , 确立理想的追求目标是完全必要的 , 但是不能将这个目标固定化、绝对化 , 由此形成脱离实际的心理定势 , 并以这种心理定势指导自己选择恋爱对象 , 而应当根据客观实际在总目标指导下 , 灵活地选择恋爱对象 , 并且在现实的恋爱过程中及时调适自己的心态 , 调整、完善恋爱的目标 。
有的人寻找对象对职业、阶层、地域有相当严格的甚至顽固的要求 。 对某些职业或阶层的人一概拒之门外 , 而对另一些职业或阶层的人则普遍认可 。 从心理学上说 , 这样的人深受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 。 在角色认知中 , 人们对每一角色都有一些固定的、一般的看法和评价 , 社会刻板印象就是我们对某种角色或某种类型的人的一些固定而统一的看法和评价 。 比如一般人认为商人比工人、农民狡猾和灵活 , 不太可信;知识分子比较自信、高傲、浪漫而又迁腐 , 过于理想化等 , 都属于社会刻板印象的表现 。 在人际交往中 , 人们总是带着这些刻板印象行事 , 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它的影响 , 有的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完全受其左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