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新青年|一夜爆火后,鸿星尔克被质疑“诈捐”:谁在说谎?( 二 )



一来二去 , 便逐渐打开了品牌知名度 。

但仅仅是这样 , 是不行的 。
当时的吴荣照还只是副总经理 , 为了扩大鸿星尔克的市场规模 , 他亲自跑市场、做调查 , 发现鸿星尔克的绝大部分渠道都集中在市场的档口 , 或是小贩手中 。

这样利润不仅低 , 还不利于形成规模 。

为改变这种现状 , 他想到了做专卖店 。
还成功了!
靠着专卖店 , 鸿星尔克的规模再度扩大 , 一度成为国民品牌 , 打出“To Be No.1”的口号 。
尤其是到2008年 , 北京奥运会唤醒了国民运动意识 , 运动品牌得到了巨大关注 , 包括鸿星尔克 。
为了抢占市场 , 鸿星尔克开始大量囤货 , 却不知 , 一场危机悄然而来 。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袭击 , 加上奥运会热潮退去 , 鸿星尔克遭遇不小的冲击 , 大量库存卖不出去 。

无奈之下 , 只能关店 。
到了2011年 , 鸿星尔克陷入“财务造假风波” , 给其带来了非常大的恶劣影响 , 逐渐走下坡路 。

鸿星尔克也尝试过转型 , 但效果甚微 。

一位网友总结得好 , 大部分国民品牌的没落原因 , 不外乎这几点:


高起点快速到达鼎盛期 , 导致对市场盲目乐观判断失误;

品牌跟不上大环境下的时代审美 , 以及网络时代营销的缺位;
再加上洋货被有心之人疯炒抢占市场 , 给消费者一种热度越高=价格越高=逼格越高 , 反推国牌=便宜=low的假象 。
而鸿星尔克不过是时代洪流中的其中一个 。
更别说2015年的那场大火 , 让鸿星尔克遭到了巨大打击 。
工厂生产几乎停滞 , 资金链一度断裂 , 大量订单被迫停止 , 财务压力濒临崩盘 。
吴荣照后来提起时 , 曾说 , “最难的时候 , 手上的现金流还不够支撑一个礼拜 。 ”
好不容易熬过来了 , 却发现自己早已被其他运动品牌所取代 。

To Be No.1 , 终成奢望 。
虽然这些年 , 鸿星尔克都处于不太乐观的状态 , 但有一件事 , 他们从未含糊 。

那便是作为一个民族品牌 , 在大是大非面前 , 要有自己坚决的态度 。
大家都知道 , 年初新疆棉事件曝光后 , 新疆的棉花产业一度在出口遭受到了严厉打击 。
我们熟悉的国外品牌如优衣库、AJ、宜家和耐克阿迪达斯等都对新疆棉的态度保持暧昧或者抵制 。
作为国货的鸿星尔克 , 在第一时间就官宣发声:
“一直以来 , 鸿星尔克产品始终坚持使用中国棉 , 每年使用数千吨新疆棉 。 ”
“未来 , 我们将继续坚定支持中国造 , 力挺新疆棉 。 ”
无论在线上线下 , 鸿星尔克都表示了自己力挺新疆棉的立场和态度 。
因为 , 有国才有家 。

在吴荣照看来 , 企业的命运是跟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 只有国家强盛了 , 企业才会这么强盛 。
除此之外 , 鸿星尔克也一直在坚持做善举 。
2008年 , 鸿星尔克为汶川地震灾区 , 捐赠了300万元的善款和300万元的物资;
2013年 , 鸿星尔克为福建省残疾人基金会捐赠了2500万元的物资;
2019年向中国残联捐赠1亿元;
2020年疫情严重期间 , 捐赠1000万元的物资 。
在各企业纷纷选择裁员自保时 , 鸿星尔克一直没有选择这么做 。
这次河南灾情中 , 在还亏损2.2亿元的情况下 , 鸿星尔克还向河南捐赠5000万物资 , 连个微博会员都不舍得充 , 所以也怪不得网友心疼啊 。
自己都过得苦兮兮了 , 还不忘国家、不忘人民 , 关键时刻从不缺席 , 这样有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的良心国产品牌 , 谁不爱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