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面纱》之下:一条通往内心安宁的路( 二 )
但奇迹发生了 , 好人的伤口愈合了 , 死的那个是狗 。
沃尔特对凯蒂的感情是复杂的 , 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好人” , 认为自己委屈;而另一方面 , 看到凯蒂投入修道院的工作也深受触动 , 对自己受害者的身份认同发生了动摇 。
凯蒂对沃尔特的感情也很复杂 , 对沃尔特加深了解不意味着凯蒂发现了沃尔特的美好而重新爱上了沃尔特 。
直到沃尔特死 , 凯蒂爱的依然是汤森 。
对得不到的东西 , 人们要么毁掉 , 要么安慰自己这个东西不好 , 配不上自己 。
在湄潭府 , 凯蒂想象着汤森的油腻 , 啤酒肚 , 皱纹等等 。 她对汤森的唾弃是她想象的结果 , 是求而不得的退而求其次 。
本文图片
《面纱》的真实在于 , 无论凯蒂在湄潭府把汤森想的多么不堪 , 回到香港见到真实的汤森 ,
发现眼前的汤森身材很好 , 外貌英俊 , 眼睛闪亮 , 依然那么光彩照人 。
凯蒂一面鄙视自己 , 一面和汤森上床 。
这也许是爱情面纱下真实的样子 , 不管多么理性的分析 , 内心多么鄙视自己 , 身体却还是遵循本性 。
很多人痛恨自己的过往 , 痛恨自己的拖延与懒惰 , 尽管在心里反思了一千遍 , 行为上却依然故我 。
一位网友说得好:“我们一边鄙视自己 , 一边继续生活 , 深陷泥潭 , 心照明月 。 ” 。
03
瘟疫横行的湄潭府 , 揭开了生活残酷的面纱 , 却并不能帮助凯蒂找到人生价值与意义 。
凯蒂并没有修女的信仰 , 可以说 , 她去修道院工作是一种逃避和麻痹 。
内心安宁的人 , 不是因为外在的因素而安宁 , 或者说 , 人不能从外界寻找内心的安宁 。
这种安宁需要自己去寻找 , 每个人的本性也需要自己去挖掘 。
正如沃丁顿说中国的“道 。 ”
有些人从鸦片里寻找道 , 有些人从上帝那里 , 有些人寻求威士忌 , 或去爱情里寻找 。
不管从哪里寻求 , “有了道 , 你还是什么也没得到 。 ”
因为“道终归只有一条 , 可它不通向任何地方” 。
本文图片
人生的魅力在于充满了无限可能 , 连每个人自己都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 如果找到了“道” , 那么“道”一定通向坟墓——人生的终点 , 人的终极必然性 。
凯蒂并没有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经济上的独立 , 而是因为沃尔特的死得到了抚恤金 。
但她认清了自己:脆弱、孤单、需要爱 。
认清自己是接纳自己的开始 , 也是变得更好的前提 。
凯蒂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 ,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对未出生的孩子身上 。
她不像自己的母亲那样因为面子而催婚 , 对孩子 , 她的期待是:
我想让她活得自由 , 不依赖别人 , 掌控自己的命运 , 比我活得更好 。
认识自己之后凯蒂做出了改变:既然自己渴望爱 , 那就好好待父亲 , 让父亲重新喜欢上自己 。
这一次她的选择不是出于社会压力、虚荣或者逃避 , 而是“有希望 , 也有勇气” 。
凯蒂已经能坦然看待自己 , 看待自己的愚蠢、不幸 , 接纳自己的过去 , 因为”这些并非一概徒劳无益” , 而是帮助她走上那条路——一条通往内心安宁的路 。
【|毛姆的《面纱》之下:一条通往内心安宁的路】图:电影《面纱》剧照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