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从《如懿传》到《知否》,“陪嫁丫鬟”背后是现实的人性与启示( 三 )


说白了,“情同姐妹”的恩典,会导致主仆身份界限的模糊,让丫鬟产生错觉,真不把自己当“下人”了;
结果,明明是她分内的职责,比如勤劳、谨慎,她却认为是刁难自己;明明不是她有资格惦记的东西,比如花枝招展、攀龙附凤,她反而觉得自己做得理直气壮 。
所以,感情这东西,真不是越多越好,越亲近越好,而是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否则,“越界”的感情,反而会让事情变得糟糕 。
如懿|从《如懿传》到《知否》,“陪嫁丫鬟”背后是现实的人性与启示
文章图片
04 结语
还是那句话:“陪嫁丫鬟”的现实意义并不在于字面含义,而在于这件事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人性,以及做人做事的准则:
我们并不提倡做“无情之人”,但也千万别让自己的感情失去原则、过于廉价:
有些事,讲究的就是忠诚,那么就用忠诚的标准去衡量;
有些事,讲究的就是能力,那么就从能力的角度去考核;
如果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感情因素,反而会成为麻烦 。
因为,人性复杂,人心贪婪;当一个人得到了太多原本不属于他的东西,久而久之,他不仅不会感激,反倒会觉得天经地义,甚至会抱怨“太少” 。
就像阿箬背叛如懿,就像浣碧构陷甄嬛,所图的不都是原本不属于她们的荣华与恩宠吗?
所以,有时候,有些事,真没必要像一盆火一样付出全部的感情、试图以此淡化彼此之间的差距;
相比之下,“淡如水”的感情,其实更长久,更舒服 。
【如懿|从《如懿传》到《知否》,“陪嫁丫鬟”背后是现实的人性与启示】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