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专题|想要男友“宠”我,难道有错吗?( 二 )


在这里 , 需要澄清的是 , 无条件的爱不是指要什么给什么 , 而是我给你在我能力范围内能给的 , 不以回报为目的的爱 。
举个例子 , 《哆啦A梦》中哆啦A梦给大雄的便是无条件的爱 , 哆啦A梦给大雄的帮助 , 都是在它的能力范围内的 , 也没有要求大雄回报它;
对于大雄过于任性的要求它会拒绝 , 但它会愿意与大雄一起去面对困难 , 一起解决 。
小的时候 , 很羡慕大雄能有哆啦A梦;长大了才明白 , 原来那是对无条件的爱的渴望 。
这份爱 , 一开始是由我们的父母给予的 。
有的人很幸运 , 在早年便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而那部分有所缺失的人们在长大后 , 心中的渴望一直存在 , 驱使着他们去寻觅 。
并非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懂得很好地表达自己对子女的无条件的爱 , 因此现实中 , 孩子所感受到的也可能不尽人意 。
“如果你没有好好学习的话 , 就不是爸爸妈妈的乖孩子哦!”;
“你不乖乖听话的话 , 妈妈/爸爸可不高兴了咯”;
“捣乱的孩子 , 妈妈/爸爸不喜欢的哦”……
是不是挺熟悉的话语?当传递到小孩子那里 , 他们的理解是这样的:“我只有好好学习/乖乖听话/不捣乱 , 才是父母的好孩子 , 才能得到爸妈的爱 。 ”
父母的表达方式 , 让我们觉得只有自己达到父母的要求后 , 父母才会爱我们;而我们自己本身 , 好像是不值得被爱的 。
如果孩子心中的爱不足 , 甚至有些父母对孩子情感忽略令其极度缺爱 , 孩子长大后 , 会去追寻爱 , 希望能找到一位能无条件爱自己的伴侣 , 填满爱的缺口 。
七夕专题|想要男友“宠”我,难道有错吗?
文章图片
七夕专题|想要男友“宠”我,难道有错吗?
文章图片
没能成长的孩子 , 固着在“全能自恋”
然而 , 我们也会发现有些人要求伴侣对自己的“宠” , 像是在要求对方满足自己的全部需求 , 无论合理与否 , 一旦对方在哪一方面疏忽了 , 便是不爱自己了;也需要伴侣时刻的陪伴、照顾和关爱 。
就像在七夕节 , 有些女孩仍然有这样的幻想:无需开口 , 恋人会精准地感知到我的需求 , 突然送来惊喜的礼物 , 分毫不差地击中我的喜欢 。
我的朋友小B便是这样的人 。 刚开始接触时 , 感觉她会有些天真任性 , 但不失可爱 。
知道她有个很宠她的男友 , 心里还有点小羡慕 , 但后来听到她与男友的事情后 , 让我大跌眼镜 。
一次回家路上 , 她与男友的电话 , 很生气地说:“你早上竟然没有给我发早安、也没有给我订早餐!你知道吗 , 我都是饿着肚子出门的!你一点也不爱我!”
说完 , 气呼呼地挂了电话 。 而男友那边赶紧回电话过来 , 小B却一次次挂断 。
其实 , 她的男友工作比较忙 , 很多时候都需要加班 , 甚至通宵 , 平时会尽量满足小B的各种需求 , 但疏忽在所难免 。
小B作为一个成年人 , 男友偶尔一次没有给自己订早餐 , 自己就只能饿着 , 实在是难以理解 。
小B要求的“宠” , 其实是在渴望全然的满足 , 一点瑕疵都不能有 , 否则就是与“没有”、“不爱”无异 。
“你没有满足我想要的全部 , 就是不爱我”这样的心态 , 更多是固着在“全能自恋” 。 这往往与我们的成长经历有关 。
有的父母只能给予孩子有条件的爱 , 或者给予是极度有限的;
而有的父母则无底线地对孩子付出太多的“爱” 。 妈宝男、任性千金、巨婴……
都是我们对这些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的称呼 。 电视剧中也有各种刻画 , 《都挺好》里的苏明成、《青春须早为》里的孔浩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