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桃琳|请回答2021:中国人为什么不那么在乎金牌了?


桃桃琳|请回答2021:中国人为什么不那么在乎金牌了?


告诉你个可能你没想到的消息 , 东京奥运会3天后就闭幕了 。
上一篇写刘翔的文章 ,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这届网友 , 好像没那么在意金牌了 。 后台收到很多留言 , 都表示也有同感 。
我看到的最振奋人心的回答:“我们已经不需要用金牌去证明什么是中国力量了 。 ”
7月31日 , 奥运女排小组赛 , 土耳其以3:0战胜阿根廷 , 这一结果意味着中国女排提前无缘八强 。
一时间 , 网友们炸开了锅 , 很多人给予鼓励和安慰 。


“感谢朱婷 , 一些球扣不下去 , 也没关系 , 你已经尽力了 , 依然是我们的骄傲 。 ”
“好好总结 , 吸取教训 , 继续前进 。 ”
“相信你们 , 还会奋起的 。 ”
8月1日 , 当苏炳添在东京奥运100米的赛道上单膝跪地 , 有网友将他的照片同1932年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百米选手刘长春的历史照片放在一起 。
苏炳添虽然未能站上奥运会决赛的领奖台上 , 但是也丝毫不影响他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影响他成为新一代体育偶像、成为“亚洲飞人” 。
从刘翔到苏炳添 , 国人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 , 从讨伐到称赞 , 我们意识到并不是只有站在领奖台的最高处才是胜利 , 努力、坚持和超越才是 。
国人逐渐意识到 , 体育精神是奋斗 。 值得尊敬的不只是那一块金牌 , 更是为追求金牌付出努力的运动员 。
1932年 , 报社写刘长春:“我中华健儿 , 此次单刀赴会 , 万里关山 , 此刻国运艰难 , 望君奋勇向前 , 让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
1952年 , 周总理说:“只要奥运赛场内有五星红旗升起 , 就是胜利” 。
2021年 , 国运昌隆 , 东京奥运会场飘满国旗 , 我想让他们看看 。
第1金 , 第2金 , 第3金……当中国健儿不停拿下金牌 , 金牌数不断累积时 , 我们对于这个数字也不再这么敏感了 。
曾经 , 我们是那么在乎 。
时间回到1984年 , 当许海峰在洛杉矶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 国内沸腾了 。 可颁奖典礼却迟迟没有进行 , 直到40分钟之后 , 《义勇军进行曲》奏响 , 国旗才缓缓升起 。
原因是——当时王义夫也获得了铜牌 , 可主办方却只准备了一面中国国旗 。 他们没有想到 , 洛杉矶奥运会首个项目 , 领奖台上就会出现两名中国人 。
那一届奥运 , 中国军团拿下15金8银9铜 , 位列奖牌榜第四 , 举国轰动 。 在那样的年代 , 我们的国力还不够强大 , 我们的人民还不够自信 。
于是 , 许海峰的首金 , 李宁的强势 , 女排的精神 , 除了赛场本身的竞技内容体现外 , 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鼓舞士气 , 振奋人心 , 告诉世界 , 中国可以 , 中国人站起来了 。
所以 , 当汉城断崖式下跌只夺5金时 , 国内氛围降至冰点 , 发挥失常的李宁甚至在回国后收到了刀片 。
这种沮丧 , 在多年之后看也很能理解 , 中国健儿只有在多次奥运中都取得好的结果 , 才能真正证明我们站起来了 , 这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特殊情怀 。
曾经中国社会对待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金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 我们把能否获得这些项目的金牌视为一种事关全社会荣辱的关键因素 , 获得金牌时欢天喜地 , 失去金牌时暴跳如雷 。
这种感情已经超越了纯粹的体育竞技层面和胜负竞争层面 , 而是上升为一种形而上学式的社会共识 , 甚至是一种带有社会规制意味的伦理道德 , 我们在这些项目上拒绝接受失败 , 拒绝面对失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